第4章 横扫苏门答腊8(2 / 3)
大部。
美军正在苏拉威西激战;日军则龟缩在菲律宾、爪哇和加里曼丹等几个孤立区域。
“根据最新情报,”
参谋指着沙盘上的菲律宾群岛。
“日军在菲律宾的防御兵力约为1o万人,但装备和士气都相当低下,而在加里曼丹岛,日军只有不到两个师团的兵力,且分散在广阔区域内。”
宋天沉思片刻。
从纯军事角度,进攻加里曼丹显然更为容易,但从政治和长远战略看,收复菲律宾对美国的象征意义巨大。
“日军印度洋舰队有什么新动向?”
宋天突然想起前几天困扰他的问题。
日军印度洋舰队突然出现在安达曼海,曾让他高度紧张。
“他们只是执行撤侨和撤退任务,并未对我军构成实质威胁,”
参谋回答。
“不过,英国远东舰队在印度洋遭受重创后,我们在该地区的海军力量确实捉襟见肘。”
42年4月的印度洋战役中,英国损失了1艘航母、2艘重巡洋舰和多艘其他舰艇,被迫将远东舰队撤往东非。
这一变故间接削弱了盟军在东南亚的整体海军力量。
“天气状况依然不利于空军行动吗?”
宋天问道,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严重限制了华联空军的出动率。
“是的,司令,”
参谋无奈地回答。
“气象部门预测这种阴雨天气还将持续至少一周,空军战机被困在地面,无法为地面部队提供有效支援,也难以侦察敌军动向。”
这种天气条件对正向上推进的第二集团军极为不利。
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部队推进度和安全性都大打折扣。
宋天皱起眉头,这可能是日军故意选择的策略——利用连日的大雨动撤退行动。
“后勤补给线的情况如何?”
宋天转向另一个关键问题。
参谋打开另一份文件:“从新加坡到巨港的运输线已经建立,但海运面临日军潜艇的威胁,陆路运输则因道路条件差而效率低下。
我们正在组织当地民众协助改善交通线。”
宋天走到地图前,手指沿着苏门答腊岛的海岸线移动:“告诉第二集团军,不要急于求成,稳扎稳打,确保后勤线安全比快推进更重要。”
分析完整体局势后,宋天坐回办公桌后,示意参谋将资料留下,他需要独自深思熟虑下一步的战略方向。
“美军的选择将决定我们在东南亚的整体部署,”
宋天自言自语道。
“如果美军进攻菲律宾,我们将有机会占领加里曼丹,如果美军选择加里曼丹,我们则需调整战略,将重点放在巩固现有占领区和准备接收日军撤退后的岛屿上。”
日本在东南亚的统治正土崩瓦解。
1942年,日军为占领爪哇岛投入约1o万兵力,经过连续作战,现已兵力分散、补给困难,在太平洋战场,美军采用“越岛战术”
不断突破日军防线。
宋天揉了揉太阳穴这些天他一直未能好好休息。
海军的扩军计划、第二集团军的登陆作战、日军印度洋舰队的动向,以及不利的天气条件,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综合考虑。
“不管美军如何选择,我们必须确保对苏门答腊的完全控制,”
宋天最终下定决心,“巨港的石油设施必须尽快恢复生产,这将为我们提供持续的战争能力。”
宋天走到窗前,雨终于小了。
西方天际出现一缕阳光,穿过云层照射在指挥部院子里。
“告诉后勤部门,准备好接收丹戎加兰的港口设施,”
宋天对参谋说。
“同时联系空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