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大人还在念经小孩已经把烟囱接上了天(1 / 3)
驿卒们喜笑颜开的样子,像极了田埂上拔节的稻穗,充满了希望。
但李承乾知道,这仅仅是新政的开端,如同用火镰点燃了第一缕火苗,星星之火,能否燎原,尚待时日。
《民生司令·炕炉施行细则》如同春风般拂过华夏大地。
然而,任何新事物的推广,都伴随着泥土的芬芳和成长的烦恼。
河北某村,老妇对着那张充满童趣的手绘安装图,费了老大的劲儿才把暖炕炉给拼凑起来。
当第一缕热气从那土炉子里冒出来的时候,老妇激动得热泪盈眶,仿佛看到了寒冬里的一丝希望。
“哎呦喂,这玩意儿真能烧热?”
乡亲们围上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奇的玩意儿。
老妇得意地擦擦眼角的泪花,“那可不!
多亏了沈小六,那娃儿可耐心了,教了我好几遍!”
“婶儿,这可是大好事啊!
赶紧上报县衙,让他们给您请功!”
有人提议道。
老妇却摇了摇头,“算了吧,教我的是个十岁娃,穿补丁裤,叫沈小六。
功劳是人娃儿的,俺可不能昧良心。”
“寻六郎”
的风潮,就这样在河北大地蔓延开来,百姓们争相寻找那位赠炉孩童,想亲眼看看这位小菩萨的模样。
长安深巷,蓝焰商会。
“殿下,如今这‘寻六郎’的风潮愈演愈烈,恐怕……”
贺兰楚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李承乾轻叹一声,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缓缓说道,“现在他们找的是一个名字,将来找的就是一种规矩。”
他拿起一枚旧炭笔,在册页上写下,“授火者无名,燃火者万众。”
写完,他搁下笔,揉了揉眉心,忽然抬起头,对着贺兰楚问道,“对了,最近南方‘自由炭市’的情况如何?”
贺兰楚脸色微变,吞吞吐吐,“殿下,这‘自由炭市’一开,南方有些地方就开始……”
李承乾摆了摆手,止住了她的话头,起身走向屋外,留下贺兰楚独自站在原地,心里像揣着一只小兔子,砰砰乱跳,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生了……
果然,正如贺兰楚预感的那样,“自由炭市”
在给百姓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
南方,岭南。
阿侬,这位来自珠崖的俚人联络员,正穿梭于山林之间。
她原本是想看看暖炕炉在南方的推广情况,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原本郁郁葱葱的山林,如今却变得光秃秃的,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烟尘味。
许多炭窑日夜不停地运作,将一棵棵参天大树变成黑色的木炭。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阿侬心中焦急万分
当她来到一个村寨时,看到的情景更是让她怒火中烧。
为了赶工期,村民们竟然砍伐百年樟树烧炭,连幼童也被迫昼夜添火。
“住手!
你们不能再砍树了!”
阿侬怒喝道,想要制止村民的行为。
然而,她却被一群族老围住了。
“阿侬,你这是什么意思?不让我们烧炭,难道要让村里的老人冻死吗?”
一位族老怒斥道。
“可是,你们这样滥伐下去,早晚会把山林毁掉的!”
阿侬争辩道。
双方僵持不下,谁也不肯让步。
就在这时,一个孩童捧着一个用泥土烧制的奇怪物件走了过来。
“阿侬姐姐,这是沈六郎哥哥送的‘风嘴’,他说可以用秸秆混合压炭,这样就能减少木炭的使用了。”
孩童天真地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