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学堂(2 / 3)

加入书签

算是咱们村里的能人。哥哥是个石匠,弟弟是个木匠,虽然人丁不是很旺,但兄弟俩都孔武有力又肯干,娶的媳妇也都能干,兄弟俩上山能打猎,下山有手艺,能挣钱,关键是他们兄弟两个齐心,两个妯娌也和睦。两家人抱团,虽然搬来这村里年头不长,倒也没人敢欺负他们。而且这兄弟俩为人也实在。咱们这个学堂,景先生要的桌椅板凳就是张家二弟在连日的赶工呢。还有因为张石匠那个大儿子大力也要来咱们学堂。所以兄弟俩说桌椅板凳只收木料钱。”

惠英滔滔不绝的说着,芸娘赶紧把茶递到她手里,说:“嫂子,你喝口茶,润润嗓子。”

“你家这喝茶的碗看着就金贵,我这捧在手里,心里都害怕一不小心碰坏了它。”

惠英小心的接过茶碗,有些粗糙的手指拂过那白如玉般的瓷器,半天没敢往嘴边儿送。抬起头,有些羞赧地笑了笑。

“哎呀,惠英嫂子。东西再金贵也是给人使的,嫂子你快喝吧。”芸娘挺喜欢这个朴实的远房嫂子。

惠英小心翼翼的把茶碗捧到嘴边。看着清凉的茶汤,小心翼翼的喝了一口,只觉得入口微苦,片刻后口舌生津,回味甘甜。不由得抬手将杯里的余茶一饮而尽,接着又觉得颇为不好意思。

“让妹妹你笑话了,茶真好喝。其实我们乡下人哪里喝过茶呀?渴起来不管井水溪水舀起来就喝了。扯点薄荷叶,竹叶或是采点儿荷叶切碎了。放到锅里一起煮沸了再喝,就算是讲究的人家了,哪里喝过真正的茶?”

“嫂子你不要这么说,什么乡下人,咱们都是同根同族的一家人。我不过是随着父亲和夫君多去了几个地方,这茶也算不得什么金贵的东西。是以前我们在南边住的时候,自己在山上采了。我家景昭自己炮制的。回来一并带了过来,嫂子,你要是喜欢,一会儿回去,我给你包上几包。你带给伯父他老人家和大哥让他们也尝尝。”芸娘很是爽快的说。

“这可不行,这么金贵的东西。”惠英连连摆手拒绝。

“都说了是自己采的,自己制的,不值什么钱的。再说这两个月你往我家送了那许多的干菜,腊质的野味,我们不也都收了吗?如今嫂子你怎么跟我这么见外呢?”芸娘故作不高兴的样子说。

“哎呀,那些都是老爷子叫送来的,你们刚来村里什么都不趁手。……再说那些东西都是乡下自己晾晒的,不值什么钱,咱们同姓同宗的一家人。……”惠英连忙解释道。

“是啊,嫂子你都说了,咱们是一家人,那就别跟我见外了。”芸娘手脚麻利的包好两包茶叶,又进卧房拿出三块细棉布来一起塞给塞到慧英的手里。说到:“这几块棉布给孩子们做件新衣。”

“那更使不得了”惠英帮忙往外推。“这些个好东西,若我拿回去,岂不是成了来妹子家打秋风的了吗?当家的肯定要骂的。”

“什么金贵东西,这棉布本就是我要给孩子们做衣裳的,别的不说。小西过两日要来学堂,怎能让他没见人的衣裳?楠楠小姑娘家家的,更得收拾的干净漂亮,弟弟妹妹都有了,东子当哥哥的又怎能让他亏着?”来到村子里的日子多了,芸娘也开始熟悉这些乡亲讲话的精髓。句句落在惠英的心坎儿上,让她想推又舍不得,想想家里三个孩子身上的旧衣裳。不由自主地就接过了云娘递过来的包袱,满心不安的出了门。

惠英回到家,把今天在芸娘家的所见所闻都告诉了萧老族长,把芸娘所送的衣料和茶叶也一一都拿给公公看了。

萧老村长五十多岁的年纪,须发都开始染霜,年轻时也是这一带颇为有名的猎手。如今虽然年纪渐长,但身体看上去还颇为健壮,精神气不减。

他接过儿媳妇递来的茶叶包,放在鼻子吧,日后留着待客用。”

转过身来看向一旁的儿子萧虎:“你媳妇刚才说的话,你也都听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