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田文杰(2 / 3)
候不在意,村里的孩子刚刚开始启蒙。无非是讲些《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可听了一会儿,田文杰不由得有些惊奇,这个景先生虽然讲的有些心不在焉,但不经意间带出的典故奇闻,兴致来时脱口而出的诗句。那些懵懂的孩童听不懂,他却不由得为之惊讶。因为他也有一大半从来未曾听过,然而听到之后却觉得耳目一新,像是面前开了一扇窗,见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心里不由得萌生敬意。
田文杰是一个天赋极高的孩子,虽然当初启蒙的晚,但是在学堂里却是学的最快的孩子。私塾里那个老童生先生其实早已经教不了他了,他渴望更广阔的天地。
听了一会儿景先生的课,他有一瞬间竟然冒出了不去县里读书,跟着景先生的念头。可回头看看对他充满期盼希冀的父亲,他又按下了这个念头。
景昭见了田文杰。又将水瑶从房内唤出。
水瑶大大方方的从房里走出来。一眼就认出了田文杰是那天那个将她背去镇上看伤的大哥哥。
小小的人不急不徐的走到田文杰的面前,弯腰施了一礼,说道:“多谢田家哥哥那日的救助之恩,水瑶不胜感激。”
田文杰看着和那日判若两人的水瑶,来不及惊讶。赶紧站起身来说:“瑶瑶妹妹不用放在心上,你的伤没事就好。”
接着转过头,又向景昭弯腰下去说:“小子多谢景先生赠银之义,如果小子真的有出头的那一天,定前来拜谢先生。”
景昭看着田文杰,微微笑了笑说道:“年轻人当有青云之志,你一心向学,假以时日,必有回报。如果不嫌弃,可以到我书房里选几本书看看。”
田文杰惊喜的睁大了眼睛,他最缺的就是书,村里别说书,普通的庄户人家,家里想找到一张带字的纸都难。镇上也只有老先生那里有几本破旧的经史子集。他几乎都已经翻看的倒背如流。所以才想去县里的学堂开阔眼界。
景昭提到借书,看着田文杰眼里突然绽放的光芒,心中暗道:“这确实是一块璞玉。只是还需要雕磨。他不动声色的带着田文杰进入了自己的书房。景昊正在书房里整理学生的作业。(这些都是他的工作,景先生当然是不会批改稚童的作业。不会做这种低端的工作。)看见田文杰进来之后,立即起身站好,向田文杰点头示意。同时热情的说:“你好,田家哥哥,我是景昊,多谢你救了我的妹妹。”
田文杰连忙还礼,目光不经意的扫过景昊刚刚整理的村童作业。只是一些粗劣的纸上写了一些字,墨迹很淡,想必是不舍得用墨兑多了水。字迹也歪歪扭扭,但确实是能让人看懂的文字,偶尔有几个缺笔少画的。景昊都在旁边用极漂亮的小楷在旁边更正。
田文杰又一次吃惊不已,他虽出身贫寒,但在心中,一向自诩聪明,一手的楷书虽没有名家指点,但却深得先生的夸奖。如今与这比自己小了好几岁的景昊相比,居然颇为不如,心中顿时生了许多挫败之感。
田文杰虽然生来老城,但毕竟年纪不大,城府不深,心中感到挫败,面上便露出沮丧之意。
景昭在旁边看的分明,却不如不动声色,在一旁的书架上挑了几本书,放到田文杰面前。说:”你准备去应试,可以看看这几本书,书中我都做了些批注,你自己回去看,若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随时到我家来找我。以后若是功课不忙,也可以到我这里来选些游记来看看。年轻人多读书是没错的,但是也不要为一味的为了科考。只专注于那几本经史子集。
田文杰点头称是,但他现在一门心思想着科考中举,光宗耀祖。对什么野史游记,心中却并不在意。只是看着面前的几本书,有的听过却未曾见过,有的甚至连书名他都没有听过。不由的心里激动不已,他捧起面前的书,向景昭鞠躬道:“多谢先生赠书。敢问先生,这书我可以看多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