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星星的和弦12(1 / 2)

加入书签

那缤纷的色彩、流淌的光斑、自由的姿态,与琴房内严谨、冰冷、符号化的世界形成刺目的对比。

琉璃就是那片花园在他生命里的映射——真实、温暖、无需解读,只需存在。

她理解吴诗的迫切和期望,这位失去爱人、梦想被骤然中断的钢琴家,将她毕生的艺术野心和对自身技艺传承的渴望,全部孤注一掷地倾注在温言身上。

他是她寻找到的最完美的容器,能够承载她无法完成的乐章。

吴诗在“雕刻”一件艺术品,一件能洗刷她遗憾的艺术品。

她的爱带着明确的指向性——指向钢琴,指向成就,指向那个“继承者”的身份。这爱是理性的规划,是严格的要求,是通往艺术殿堂的地图,但对温言来说,它更像一层密不透风的茧,包裹其中的柔软温言触及不到,窒息感却是切实的。

温言的目光在窗外的阳光下、琉璃身上停留了几秒,又缓缓移回黑白分明的琴键。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裤子上蹭了蹭,仿佛要擦掉什么看不见的束缚。

刚才弹奏出的宏大乐章已褪尽回响,琴房里又恢复了练习前的寂静,一种更深沉的疲惫感笼罩着他。

他知道,短暂的“课间休息”过去了,妈妈平稳的、带着不容置疑信任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很好,技巧部分没有问题。我们再把情感部分打磨一下。再来一次。”

窗外,琉璃仿佛预知般,挺直了蹲坐的身体,尾巴尖轻轻勾住窗框维持平衡,琉璃色的眼睛一瞬不瞬地看着他。

那眼神没有要求,没有催促,只有纯粹而安静的守候,像一座小小的灯塔。

琴键的光泽依旧冰冷,但温言的指尖在重新落上去的瞬间,似乎在那片黑白交错的河流深处,隐约捕捉到了一丝来自窗外的、名为“琉璃”的色彩——一种无需用乐谱表达,却能短暂穿透“茧”的,小小的温度。

这温度无法解读,无法言说,却让他紧绷的心弦,极其微弱地,松弛了一毫米。

他开始弹奏。

这一次,指尖下依然严谨精准的琴音里,仿佛在某个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瞬间,注入了一丝难以捕捉的、像窗外蒲公英绒毛般轻颤的波动。

这波动太微弱,太不易察觉,连吴诗都未能捕捉,但窗外那只蹲守的奶牛猫,嘴角几不可见地向上,轻轻地牵动了一下。那是对一缕光穿透厚茧的回应。

温言的目光在窗外的琉璃和绚烂的花园上短暂停留了几秒,那真实、温暖、无需解读的色彩和生命的律动,像一缕微弱的清风拂过厚茧的内部。

他重新将手指按回冰冷的琴键,重新投入那看似永远达不到标准的“情感”练习。

琉璃蹲坐在窄窄的窗沿,琉璃色的眼睛一瞬不瞬。那小小的身影,像是对整个压抑、充满“应该”的琴房世界发出的无声抵抗宣言,也成为温言机械执行过程中,唯一能捕捉到的、来自另一个维度的光。

他知道,当琴声停止后,短暂的禁锢解除后,只要推开这扇门,就能触碰到那个真实的、有着蓬松绒毛和温暖体温的存在。

正是这渺小但确实存在的“出口”,支撑着他将指尖又一次落在琴键上,继续着这场由天赋领入、由期望浇筑、却由他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出路的漫长跋涉。

在特殊学校的学习,对于温言而言,是在混沌中缓慢描摹世界轮廓的过程。

这个过程与妈妈的教学完全不同,妈妈很耐心但也很严苛,下达的任务必须达成,可学校的老师不是这样的。

老师的耐心引导和社会技能循序渐进的训练,像一把迟钝却有效的刻刀,一点点凿开他情感与认知的屏障。

他开始理解一些基本的社交规则,比如眼神的短暂接触、点头摇头的含义,甚至是“谢谢”这个词的模糊概念。

他学会了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