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7章 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第三更,求订阅)(3 / 4)
产封装等各个环节领域的全面落后。
也正因如此,他们的产品的合格率是非常低的。或许他们可以凭借他们的体制优势,不惜工本生产出一些优质的高性能处理器,但是它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昂贵到它不可能被大规模使用,就像——”
“像我们的x晶体?”
“不一样,至少,用它制造的芯片之所以昂贵并不是因为成品率太低,而是因为原料成本,但是俄国人的一些高端芯片,之所以昂贵,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是因为成品率太低,”
李毅安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在另一个世界,在苏联解体之后,苏联的电子技术水平早就被人给翻了一个底朝天。
哪怕是苏联科学家在处理器架构等硬件设计上远远超过西方,但是并没能改变整体落后的局面。
甚至就连最普通的硅晶体提纯也成为制约苏联电子技术发展的短板。
到最后不得不通过走私的方式从日本获得了硅晶体提纯设备。再加上几十年。不得从美国以及西方国家偷取的大量技术,这使得苏联在80年代末的时候,宣布成功量产1μm的处理器。
虽然这个时候已经落后于西方差不多六七年了,但是等到苏联解体的时候,全世界才知道——它所谓的量产,其成本极其昂贵的,因为成品率只有不到20%!
像苏联所谓的0.8μm处理器的成品率甚至还不到5%。这简直就不是工业化产品,而是“大国工匠的精心雕琢”。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微处理器价格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其他人现在看到的这些微处理器所代表的并不是苏联电子技术的最高水平,而恰恰是苏联电子技术落后的体现。
“而且,这同样也暴露了一个问题——俄国人直到现在还没有掌握使用x晶体制造晶圆的技术!”
将卷宗向前一推,李毅安笑道:
“所以我们基本上不需要担心俄国人会在电子技术上追赶上我们。不过——”
用手指点了一下卷宗,李毅安说道:
“关于俄国芯片架构设计上的创新,可以交给相关公司。我想他们或许能够从中取得一些收获。”
李毅安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历史上那个影响了整个90年代甚至21世纪初的奔腾处理器,它的横空出世实际上就是苏联的遗产。
落后的电子技术水平以及现实的需求,让苏联人不得不另辟蹊径,在处理器架构设计上做文章,这也让苏联的处理器设计走向了另一条道路,即如何用落后的制程设计出同等性能或者差距不大的处理器,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太现实,但是苏联的工程师确实做到了。
而等到苏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