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沉默的帕罗西汀(3 / 4)

加入书签

>

冷静下来后,林婉决定不再与丈夫争论对错。

她要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告诉更多家长抑郁症不是矫情,不是闲出来的毛病,而是需要认真对待的疾病。

她以“一个后悔的母亲”

为笔名,在网上表文章,讲述小雨的故事,讲述那些被误解的瞬间,讲述那半板沉默的帕罗西汀。

文章引起了出乎意料的反响。

无数留言和私信涌来,有的批评,更多的是感谢。

“谢谢您的文章,让我意识到孩子的情绪问题需要重视。”

“带我女儿去看了医生,确诊中度抑郁,正在治疗中。”

“作为抑郁症患者,多么希望父母能像您这样反思”

林婉一条条读着这些留言,泪流满面。

如果早点有人告诉她这些,小雨是否还会活着?

随着文章传播越来越广,有媒体找来想做采访。

林婉犹豫再三,最终答应了。

采访中,记者问了她那个一直回避的问题:“您问女儿‘需要救吗’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林婉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回答:“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在尊重她的选择。

现在我知道,那不是选择,是疾病剥夺了她求助的能力。

当孩子问‘活着有什么意义’时,不是在探讨哲学,而是在求救。”

节目播出后,引起了更大范围的讨论。

有理解的声音,也有质疑和批评。

最让林婉心痛的是,不少评论认为她作为母亲太过冷血,不该那样问女儿。

也许他们是对的,林婉想。

但事情已经生,无法挽回。

令她意外的是,节目播出后第二天,李建国的态度有了微妙变化。

“单位同事看了节目,”

晚饭时他突然说,“老刘说他侄子也得过抑郁症,治疗了两年才好。”

林婉屏住呼吸,等待下文。

“也许也许我们确实不懂”

李建国声音越来越小,但这句话已经是他最大的让步。

林婉轻轻放下筷子:“这周末互助组织有家属座谈会,你要不要一起来?”

李建国没答应,但也没像往常一样立刻拒绝。

转变来得缓慢而艰难,但毕竟开始了。

林婉感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秋天来了,小雨的生日也到了。

那天,林婉和李建国一起去墓地看望女儿。

墓碑上的照片里,小雨笑靥如花,那是她初中时拍的照片,抑郁症尚未降临之前。

林婉把一束白色百合放在墓前,轻轻放下那半板帕罗西汀。

“我和你爸都在学习理解,”

她轻声对照片中的女儿说,“也希望帮助别人理解。”

李建国站在一旁,沉默良久,最后轻声说:“对不起,爸爸错了。”

这句话简单,却重如千钧。

林婉握住丈夫的手,现他在微微颤抖。

从墓地回家的路上,李建国突然说:“那个座谈会,跟我说说具体情况。”

林婉看着他,微微笑了:“好,回家我详细告诉你。”

她知道,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理解和接纳不会一蹴而就。

但至少,他们开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晚上,林婉更新了文章,写道:“抑郁症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周围人的不理解。

当我们用‘矫情’、‘闲的’、‘想开点’来评价患者时,我们正在成为疾病的帮凶”

她写下最后一段:“如果我女儿还能说话,我想对她说:对不起,妈妈当时不懂。

现在我知道了,当你说胸口闷,那不是矫情;当你整夜失眠,那不是故意;当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