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杀机暗藏(1 / 2)

加入书签

大秦,皇极殿。

秦帝萧照渊将司徒靖那封言辞恳切、劝说西境边军归降的亲笔信示于群臣。信中,楚帝以亡国之君的身份,言明大势已去,为免西境军民再遭涂炭,望诸将‘识时务,顺天命’,归附大秦。

“陛下圣明!如此一来,西境抵抗意志必遭重创!西境可定矣。”萧何率先恭贺道,

萧照渊微微颔首:“兵部即刻以八百里加急,将此信送至白起军中。令其选派能言善辩,熟悉西境情况之人,持此信前往西境,协商归顺事宜。原则依旧是:降者免死,量才录用,绝不株连。”

“臣遵旨!”郭嘉立刻领命。

处理完西境事宜,萧照渊目光转向今日朝议的核心——东境受降。

“东境司徒易,深明大义,愿纳土归降,免去刀兵之祸,此乃大功。”萧照渊缓缓道,“对于如何封赏,何人出使,诸卿可有见解?”

萧何出列道:“陛下,司徒易身份特殊,不仅是司徒皇族,更是手握重兵的实权王爷。其归降,影响深远。使臣位份须高,方能显我大秦诚意与重视,臣以为,可由一位登高望重的宗室亲王,或由一位重臣前往,最为妥当。”

房玄龄补充道:“至于封赏,大秦外姓不可封王,但可封其为‘归命公’,按亲王礼制赐予显赫府邸,丰厚食邑,允其奉司徒氏宗庙祭祀。其封地,臣以为可置于天州繁华之地,便于照看,亦使其远离旧土,免生事端。”

魏征则缓步出列:“陛下,司徒易麾下主要将领,如第二军团长魏武等人,应量才录用,授予相应军职,分散安置于各军之中,既示恩宠,亦可安定其心。至于东境军团,当由朝廷派遣大将接管,进行整编,汰弱留强。”

“归命公...”萧照渊沉吟片刻,此封号寓意承认其顺应天命归降,倒也合适。他最终拍板:“此次受降,关系重大,便由文王亲自前往,代表朕,主持受降仪式,宣示封赏!另,由卫庄领禁军五千护卫,以彰隆重,亦防不测!”

“再拟一份对东境将士的安抚诏书,言明既往不咎,愿留者,编入秦军,愿去者,发放路费,绝不可失信于天下!”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附和。

朝议散去,一道道命令从帝都发出,推动着天下统一的巨轮向前滚动。西境招降的信使带着楚帝的亲笔信前往白起大营,而文王萧照轩则准备着前往东境,和平地将广袤的土地和数十万大军纳入大秦的版图。统一的步伐,再次坚定地向前迈进。

扬州,帅府密室内。

在做出归降决定后,司徒易并未放松警惕,反而更加谨慎。他深知,在大秦使臣抵达、完成正式交接程序前的这段真空期内,是最危险的时刻。他召集了以魏武为首的绝对心腹,进行最后的部署。

“诸位,降表已发,不日秦使将至。”司徒易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语气沉稳而决断,“但大周狼子野心,绝不会坐视我东境平稳过渡。”

他的手指点在扬州南北两处战略要冲:“魏武,你率第二军团主力,即刻移防东临城,扼守通往淮州之要道,也是防范大周淮州三郡之兵力。务必给我守死了,绝不能让周军一兵一卒威胁到扬州腹地!”

“末将领命!”魏武抱拳,铿锵有力。他明白,这是将北面的安危完全托付给了他。

司徒易手指继续南移,点在石林城:“本王亲率王府卫队及部分东部边军,坐镇石林城!此处靠近我与大周之前对峙前沿。你我二人,一北一南,互为犄角,相互呼应。”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在此期间,紧闭城门,严守各城!没有本王与魏将军的手令,任何部队不得擅自调动!多派斥候,严密监视周军的动向!我们的任务,就是稳住这东境局面,平平安安地等到大秦使臣到来!”

“是!王爷!”众将齐声应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