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0章 赢家(1 / 2)
京师内外的喧嚣和压抑,都比不上紫禁城的核心,武英殿中正在上演的更为极致也更为扭曲的狂喜,红营从山东退兵的消息传回京师,康熙皇帝亲自提笔将图海题本中“贼兵自山东退去”中的“退”字改成“溃”字,又将姚启圣的题本中“由是山东得保”改为“由是山东大捷”,又下令各级官衙日夜宣传,掀起天大的风潮。
鎏金兽炉里焚烧着昂贵的龙涎香,却似乎压不住另一种更微妙、更令人心神不宁的甜腻气息,那气息若有若无,源自御座之上那位身着明黄朝服的大清皇帝,康熙皇帝端坐在九龙金漆宝座之上,背脊挺得异常笔直,甚至微微前倾。
他的脸色是一种不自然的潮红,眼窝深处因长期焦虑失眠而留下的乌青尚未褪去,却被一种灼热的光芒所覆盖,那光芒亮得惊人,仿佛两簇在风中剧烈摇曳、随时可能爆裂的火焰,他的嘴唇有些干裂,却时不时地向上扯动,形成一个固定化的、近乎僵硬的“喜悦”表情。
立在御座一旁的三德子却看得清楚,康熙皇帝的手指,在不易察觉地微微颤抖,那是一种过度兴奋带来的神经质颤动,三德子贴身服侍康熙皇帝多年,清楚这段时间这位曾经的少年英主是何等的压抑和焦虑,整日泡在佛堂之中,脾气也越来越古怪,曾经待人也算宽和的康熙皇帝,这段时间却动不动就发火,入夜更是不得不服用了白莲教教主精心进献的那所谓“安神定魄仙丹”,才勉强昏沉入睡。
而在昨夜,真正的“捷报”便如同为这药力精心准备的催化剂,轰然注入,大悲与大喜的极致转换,在那秘药残留的药性基础上,彻底点燃了这位年轻皇帝紧绷已久的神经。
朝堂之上,索额图正捧着康熙皇帝御笔修改后的题本奏折念诵着,声音庄重而洪亮,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之情,仿佛是在和龙椅上的康熙皇帝同悲同喜,但背对着康熙皇帝的面庞,却冒出一丝不可察觉的轻蔑表情,转瞬又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出现过。
奏折和题本的内容都被精心修改过,奏报中,自然将红营的主动的战略撤退,描绘成了在清军“固若金汤”的德州防线前“碰得头破血流”,红营那支千里转战后依旧成建制逃离的后卫部队,则被图海“神兵天降”般的追击“杀得溃不成军”,最终“狼狈南窜”,“遗尸遍野”,“粮械丢弃无数”。
每一个“胜利”的字眼,都像一记重锤,敲打在殿内所有王公大臣的心上,也敲打在康熙那被药物和情绪灼烧的神经上,即便这些内容都是康熙皇帝自己修改的,但他听着却依旧是十分的激动,仿佛奏折里描述的那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一般。
“好!好!好一个姚启圣!好一个图海!”康熙猛地从龙椅上站起,打断了索额图的念诵,动作快得甚至有些踉跄,旁边的三德子下意识地想搀扶,却被他一把推开,他挥舞着手臂,脸上那不正常的红晕愈发鲜艳,眼中的火焰燃烧到极致:“实乃国之干城,真乃朕之卫青、霍去病!”
康熙皇帝的声音因为过度激动而显得有些尖利,在大殿的金砖玉柱间回荡:“红营贼寇,一伙山贼顽寇,猖獗一时,侥幸窃据江南,便妄图窥伺神器!殊不知我大清天命所归,忠臣良将辈出!岂是区区跳梁小丑所能撼动?”
康熙皇帝走下丹陛,脚步略显虚浮,却异常急促地在御案前踱来踱去,仿佛有无限的精力需要发泄:“赏!必须重赏!天大的功劳,便要配天大的恩赏!姚启圣,尽除其过,加太子太保,赐双眼花翎,赏穿四团龙补服,其子赐恩骑尉世职!”
“抚远大将军图海,晋封一等忠达公,加赐宝石顶、三眼花翎,世袭罔替,与国同休!所有山东有功将士,着有司从优从速议叙赏赐,阵亡者加倍抚恤!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为大清效力者,朕绝不吝惜爵禄!”
康熙似乎觉得还不够,他猛地停下脚步,目光扫视群臣,突然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