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瞌睡(1 / 2)
深秋的遵义城,并未因吴军大军入城而显得格外肃杀,反而透出一种异样的、近乎喧嚣的“生机”,当杨来嘉与廖进忠并辔而行,在亲兵和一众将领的簇拥下踏入城门时,所见景象让久经沙场的吴军将官们也略感讶异。
街道两旁,挤满了前来观望的城中百姓,遵义一府府城,放眼看去,人群之中甚至见不到一个稍显奢侈的富人,两旁的百姓却大多只穿着打满补丁的单薄灰布棉衣,面色也大多憔悴而略带菜色,但人人脸上却带着异样的兴奋,不少百姓捧着粗瓷碗盛着的米酒、冒着热气的粗茶,带着装着还温乎的糍粑、煮熟的鸡蛋的篮子,甚至有些店铺伙计抬出了整坛的酒水,硬往过路的吴军兵将手里塞。
吴军兵将虽然有严令“秋毫无犯”,但他们的军纪显然不可能比红营更严明,私下劫掠自然不敢,可老百姓硬送上来的食物物资,自然是统统笑纳,脸上也不禁带上了几分得色,一些胆大的孩童跟在队伍后面奔跑嬉笑,更有些士绅模样的老者,在路旁躬身作揖,口中念着“恭迎天兵”、“解救黎庶”之类的话语,一片其乐融融的模样。
杨来嘉端坐马上,面带温和笑意,不时向道路两旁颔首致意,显得从容而亲和,廖进忠则依旧保持着军人的冷峻,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确保安全无虞,但看到眼前景象,紧绷的嘴角也微微松弛了一丝,凑近杨来嘉身边,笑道:“杨总督,末将自少年从军,打了半辈子的仗了,这老百姓箪食壶浆的场景,末将只听说过,从来没见过,今日却是开了眼界了。”
“是啊,只听说过,从来没见过......”杨来嘉应了一声,脸上依旧带着温和的笑容,语气却显得有些落寞:“这箪食壶浆的场面,在我大周.......实在少见!”
两人并马而行,队伍一路行至城中心的府衙,昔日草堂会那面绣着山鸟图腾的旗帜已被扯下,连同那些写着各种标语的匾额、布告什么的,统统都被拆下,一起被扔在府衙前的广场上,堆成一堆,泼上了火油,一名军官将火把丢入其中,烈焰顿时升腾而起,噼啪作响,将那象征着草堂会短暂统治的标志吞噬殆尽,围观的百姓爆发出更加响亮的欢呼和掌声,许多人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杨来嘉与廖进忠踏着台阶,走上府衙门前的高台,俯瞰着下方欢腾的人群和燃烧的旗帜,廖进忠看着眼前景象,难得地露出一丝真切的笑容,对杨来嘉低声道:“杨总督,民心所向啊!您这一手分化汉苗的妙棋,确实是打在了草堂会的七寸上,听说草堂会都因为这汉苗之事自己闹了内乱,走了许多贼寇,所以才匆匆忙忙放弃遵义城躲进了大娄山里去。”
“此番拿下遵义城,我等已经可以向王爷和殿下报功,让王爷好好高兴一阵,给那大败亏输的郭壮图一个大大的下马威,至于这草堂会,已经内乱不休,躲进大娄山中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杨总督您这争民心的计划可谓大获成功!”
“争民心啊.......其实我也就是学了点皮毛而已.......”杨来嘉脸上的笑容却渐渐淡去,他望着广场上欢庆的人群,目光显得有些悠远,轻轻叹道:“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今日他们因厌弃草堂会而迎我,焉知他日不会因厌弃我辈而迎他人?”
杨来嘉顿了顿,视线扫向毕节方向:“这贵州还有一家,最擅长的便是争民心,而且不仅会争汉民的民心,苗彝瑶侗这些蛮夷的民心,他们同样擅于争取,入滇才多长的时间?就把那千百年历朝历代官府都搞不定的生苗生彝治得服服帖帖.......其所至之处,大江南北,无论何族百姓皆真心拥戴,雀跃欢腾,他日他们若是要夺占这贵州.......或许眼前这欢庆之景,会炽烈十倍于此吧?”
廖进忠闻言,笑容僵在脸上,一时语塞,一颗心沉了下去,却不知该说些什么,杨来嘉却反倒比他更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