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治淮(1 / 2)
“清廷中枢失能!”侯俊铖一下子就判断出这场“人祸”是个什么背景,白莲教掌控地方基层,清廷对基层失去控制力,自然就不上心了,洪水淹过来,头疼的也是当地的官府和白莲教,清廷就算全力救灾,也只是为掌握基层的白莲教做嫁衣,既然如此,与其去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还不如在京师专注于争权夺利,反正也淹不到京师里头那些达官显贵。
白莲教自然是要全力救灾的,洪水淹来,淹的就是他们的地盘,就算白莲教的高层不管不顾,那些中底层的教徒大多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又怎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乡被洪水祸害?而清廷不一样,或许康熙皇帝和一些尚有良心的高官显贵是想要救灾的,但清廷整体上却是只顾着争权夺利的,即便是贵为皇帝中堂,个人的意志也没法左右整个朝堂的倾向。
“中枢失能,这大清朝靠着和掌握基层的白莲教合作吊着命,实际上已经是脑死亡了……”侯俊铖默默的想着,冷笑一声:“就算我红营突然凭空消失,一个脑死亡的清廷,也注定是灭亡了,也就看康熙皇帝、纳兰明珠那些明君贤良靠着个人能力能够拖延多少年而已……现在就把我穿越回去,这个时空的历史,也已经深刻的改变了啊!”
一旁的靳辅忽然长叹一声,感慨道:“人祸……人祸!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昔大禹治水而有大夏,历朝历代治河者兴、不治者亡,清廷……如此放任黄河泛滥,反不如白莲邪教救灾护民……已是垂死而已!”
“靳顾问说的对,清廷治不了这条黄河,红营来治!”侯俊铖直起身子:“红营治淮,整治黄河本就是重中之重,总不能咱们把淮河治理好了,黄河一发威又冲个七零八落,靳顾问,这治河之事你最有经验,之前也提过不少意见,如今遭了这场灾,原本的计划要不要调整?灾后该怎么重建?有什么想法,可以先跟我沟通沟通。”
“黄河泛滥成灾的问题,仅靠一两个省的治理是没用的,必须全国统筹,对整条黄河进行整治,才能彻底根治……”靳辅看向一旁的地图:“黄河夺淮入口、泛滥成灾,根源上还是因为泥沙淤积堵塞入海通道,以至改道之故,但要解决泥沙淤积的问题,就必须要从源头控黄,减少和根治上游泥沙入河的问题,唯有澄清黄河,才能彻底根治黄河泛滥成灾的问题。”
“但是嘛,红营目前没有北伐的计划,就算北伐,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掌控整个黄河流域的,这事只能日后再说,在下也只能暂时先着眼于安徽、江苏两省,尽量限制黄河泛滥……”靳辅走到一张图纸前,他心里头显然已经盘算许久,如今和盘托出:“在下的方案,总结起来就十八个字‘中游蓄洪减峰,下游疏淮入海,边界控黄拦沙’!”
“具体的方案嘛,第一步,需在江苏段‘控黄拦沙’,切断黄河入淮的泥沙源,黄河夺淮核心在于徐州附近,可在徐州至宿迁此黄河夺淮必经之路上,构建拦沙减水工程,减少黄河泥沙进入淮河下游,为安徽中游洪水下泄扫清障碍。”
“徐州东南古汴河口,此处黄河河道宽约两百米,是黄河裹挟泥沙进入淮河的必经咽喉,需在此设拦沙坝,底部用条石砌筑,顶部堆筑柳条埽捆,坝高五至七米,长两百米左右,与河道等宽,坝体下部设五十个孔洞,仅允许黄河清水或少量细沙渗过,粗沙皆拦截在外,坝体下游靠近淮河口,则开挖开挖十个长五十米、宽二十米、深三米的沉沙池,通过清水孔的黄河水先入池沉淀细沙,再流入淮河。”
“然后是宿迁地区,黄河夺淮段下游,大概距拦沙坝百里处,此处黄河河道弯曲,汛期易漫溢入淮,需在此建设减水闸,闸体为木质框架、石砌基座,设三孔,配木制阀门,非汛期关闭闸门,迫使黄河水沿江苏北部古河道向东入海,汛期则开启闸门,大概可分泄三成左右的黄河洪水入淮,避免黄河溃决漫溢,同时也能控制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