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我等不愿意(1 / 2)

加入书签

东汉末年,因为奢延河的不断流入致使奢延泽水资源极为丰富,水域面积广阔。

西汉时,曾大规模围垦湖岸土地,开垦面积过十万亩。

东汉开始,因内迁了大量游牧民族,光武帝将上郡的汉人百姓迁到了关中平原,而游牧民族当时又不擅长农业,故而这里开垦的土地被荒废。

在现代奢延泽早已经在历史的变迁中干涸。

其实在两晋时代,奢延河开始改道,河水不再流经奢延泽。

加上小冰期带来的干旱气候,与人为活动加剧,导致湖泊逐渐萎缩,到了南北朝时期,这里最终干涸形成平原地貌。

不过,在汉末,这里仍然是水草充足的巨大湖泊。

…………

“牢姐羌一族曾经安排刺客刺杀了我们西鲜卑的前任领,与我们可谓是仇深似海,如今他们危在旦夕,我们理应奴役他们一族,为何还要劝降他们,多此一举?”

一位中等部落的族长,不解的问道。

“此事由我来向大家解释吧!

若我们只想蜗居在上郡一郡之地,那奴役牢姐羌一族并灭其王室,自然没问题。

但是大家如果不仅仅只是占据上郡之地,还想入主中原繁华的地区,那我们就必须吸纳所有的少数民族,为我们所用,并南下与汉人争天下。”

拓跋焘目光炯炯的说道。

对于民族融合来说,拓跋焘比起拓跋珪来说更有经验。

虽然北魏在孝文帝拓跋宏一朝,才进行了全面汉化改革,促进文明进步和民族大融合,甚至连拓跋皇族的姓氏都变了,史称“太和改制”

不过,在拓跋焘时期,民族大融合已经开始进行了。

从神麚四年(公元431年)到太延五年(公元439年)的九年中,拓跋焘先后将大夏、北燕、北凉这三个国家消灭,结束了十六国纷争的混乱局面,将柔然、吐谷浑以外的北方诸胡,统一在自己麾下,并开始了民族大融合。

拓跋珪更像是奠基者,开拓了北魏一朝。

拓跋焘更像是建设者,将一个新兴的王朝,展到了巅峰。

“老朽亦赞同拓跋族长的建议,我们无须对牢姐羌一族赶尽杀绝,正所谓冤有头,债有主。

刺杀我们西鲜卑部落联盟领的事情,乃是牢姐羌领暗中密谋的。

如今牢姐羌领已经战死,我们也算报仇雪恨了,完全对得起前任西鲜卑领。

现在我们应当以大局为重。”

秃部落的一位族老大义凛然的说道。

秃部落与拓跋鲜卑源远流长,系出同源。

拓跋珪、拓跋焘刚到这个时代后,落地点就是西鲜卑部落联盟中的其中一个部落,与拓跋氏有血脉联系的秃部落。

没过多久,秃部落的老族长就病死了,他自己没有生出儿子,倒是有几个女儿,于是谁来接替秃部落族长的位置,倒成了一个大难题,许多暗中的势力开始蠢蠢欲动。

正巧当时西鲜卑的可汗被牢姐羌派遣的刺客暗中杀害,随后对方动了侵略战争。

危急之时,拓跋珪、拓跋焘率领秃部落的勇士,直捣黄龙,扭转乾坤,被秃部落的族民视作天神一般的人物。

战后,论功行赏,拓跋珪成为了西鲜卑的临时领,而拓跋焘接替了秃部落族长的位置,他们两人还各自娶了老族长的两个女儿为妻。

曾经的爷孙成为了连襟,也算是一段佳话。

其余部落的族长闻言,皆陷入思考之中。

之前他们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如今沉下心来,大仇已经得报,赶尽杀绝或是奴役对方,固然解恨,但是却并非最优解。

年轻的秃部落新任族长拓跋焘说得没错,如果他们只想在上郡勉强苟活,随便对待牢姐羌一族都没有什么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