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无人可用(3 / 4)

加入书签

!”

他目光扫过三人:“都说说吧,有什么法子能尽快解决这‘无人可用’的困局?特别是能踏实做事、懂得变通、能安抚地方的官员,从哪里来?”

书房内一时沉默下来。

张全沉吟片刻,率先开口:“大帅,眼下无非是几条路。其一,继续从现有吏员中提拔考核优异者。但这些人大多擅长执行,缺乏独当一面的魄力和眼光。其二,请唐大人扩大鹰扬学院招生,开设更全面的政务课程,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邵经拧着眉头:“还能从哪来?难道去西夏朝廷挖人?那些酸儒,来了也未必合用,还容易埋下钉子。”

严星楚没说话,看向唐展。

唐展沉吟后缓缓道:“大帅,张大人和邵大人所言皆有道理。内部提拔和学院培养是长远根基,必须坚持。但眼下急需用人,或可考虑……从大夏这些年离退的士人中寻找。”

“离退士人?”邵经挑眉,明显不太看好,“那些人多半自视清高,且与我鹰扬军未必同心。”

“邵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唐展不疾不徐,“但并非所有离退士人都如此。其中亦有怀才不遇、或对当下时局有清醒认识者。他们熟读经史,通晓政务规程,更重要的是,其中许多人曾有实际的地方任职经验,这是我院学子目前最欠缺的。”

张全眼睛微亮:“唐大人是说……那些因战乱、不得志而隐居或赋闲在家的旧官吏?”

“正是。”唐展点头,“可发布求贤令,特别注明急需有州县治理经验之才。我鹰扬军不论出身,只论实绩,想必能吸引一部分人前来。”

严星楚手指敲着桌面,思索着这个提议的可行性。风险确实有,但收益也可能很大。这些旧官吏熟悉地方运作模式,只要能让他们认同鹰扬军的理念,确实能快速填补空缺。

“光发求贤令恐怕还不够。”严星楚开口,“愿意来的,多半是胆子大、或是真的走投无路的。真正有本事又观望的,不会轻易动。”

他看向张全和唐展:“这样,你们二人联手,拟一个详细的章程出来。求贤令要发,但要写得诚恳,点明我们的困境和求才若渴之心。同时,对于前来投效者,给予足够的礼遇和相应的职位试练。设立一个专门的考核机制,由张大人你主导,唐大人协助,考察其才学、政见,更重要的是实务能力。通过者,可先任副职或派往不太紧要的县郡历练,确有成效,再予重用。”

“那……隆济城那个知县如何处置?”张全问道。这事总得有个交代。

严星楚叹了口气:“撤职。但他专业才能还是有的,调他去工造坊,专门负责农具改进,别让他再管民了。告诉工造坊,新农具好用,但成本必须给我降下来!再弄出这等事,一起问责!”

“是!”张全应下。

邵经张了张嘴,想为自己那老部下的亲戚求个情,但看到严星楚不容置疑的眼神,又把话咽了回去。

“还有,”严星楚补充道,“学院那边,唐大人你加紧。课程要改,不能只教死知识,多增加些案例研判,模拟处理政务的场景。让张全这边派些有经验的老吏去讲讲实际会遇到的问题。”

“唐某遵命。”唐展拱手。

邵经看着严星楚抬起了手,知道要让他们退下了,他马上道:“大帅,我有一个建议。”

严星楚一愣,他让邵经来只是让他知晓隆济城那知县的事,那是他当时推荐上来的人,他还是要尊重邵经的。

“老邵,你说。”

“大帅,是否能让地方乡绅推荐一些人上来?”

张全一听,脸色微变,急道:“邵大人,不可!”

张全的反应如此激烈,让邵经有些错愕。

“张大人,为何不可?”邵经皱眉问道,语气带着不解,“乡绅宗族扎根地方,最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