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头一次见自家儿子(2 / 3)

加入书签

,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语气自然得没半点破绽:“他说顺便给我买块麦芽糖,我这老牙,就好这口甜的。”

老太太露出一口整齐的大白牙,有人夸她这么大年纪了,牙齿保养得倒是不错,她立马跟人委委屈屈地解释:“我这是假牙,烤瓷牙,真牙掉得没几颗了。太丑了,我老婆子年轻的时候,也是村里的一支花,美了一辈子,临老了,可不能叫人笑话了去。”

李叔“哦”了声,手里的柴捆往门里递了递:“柴火你还是收下吧,夜里冷,多烧点暖和。对了,你这次打算在村里住多久啊?开春再走?”

这话又在试探!

张婆婆心里警铃大作,脸上却依旧笑着:“说不定呢,城里住着闷,还是村里自在。等开春了,还想跟时大妹子一起去后山挖野菜呢。”

正说着,商屹川从灶房走出来,手里拎着个空盐罐:“李叔来啦?我正准备去买盐,您这柴火来得正好,省得我妈夜里冻着。”

他故意把盐罐晃了晃:“那我先走了,妈,我等会早点回来给你熬粥。”

李叔盯着商屹川的背影,直到他拐出村口,才收回目光,对张婆婆笑了笑:“你家小儿子真孝顺。那我不打扰你了,有事再喊我。”

张婆婆看着李叔拎着空柴捆往家走,等他进了院门,才赶紧关上门,往地上扫了三下瓜子壳,这是告诉商屹川,李叔可疑,让他多加小心。

灶膛里的火苗还在烧,映得炕席上的影子晃来晃去。

没多久,商屹川拿着盐罐回来了,还买回好多吃食来。

规整了半晌,还真就像模像样地做起了饭。

看他操作还挺熟练的,淘米熬粥,还做了一大锅猪肉炖粉条子,就像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一样,就只做了一道菜。

北方的农民劳累了一天,一道菜做得分量十足,香得嘞!

并不会像城里人那样,精致地做摆盘,每道菜做一盘,准备个好几样,最后还烧个汤。

而主食就是普通的白面馒头,暄乎得嘞,巴适得很!

蒸汽裹着猪肉炖粉条的油香漫满小屋,商屹川把盛得冒尖的一碗粉条推到张婆婆面前,又掰了半个暄软的白面馒头递过去:“妈,您慢吃,粉条炖得烂,不费牙。”

张婆婆接过馒头,指尖碰到温热的面,故意放慢动作,用“假牙”小心地咬了一口。

她一边嚼,一边用眼角扫过窗棂,外面的天渐渐暗下来,李家的烟囱已经不冒烟了,只有屋檐下挂着的玉米串在风里轻轻晃荡。

“川儿,你也吃,这粉条炖得够味,比城里饭馆做的还香。”她往商屹川碗里夹了块五花肉,语气里带着“老人家”的慈爱,实则在观察他的反应,刚才他去买盐,肯定从王婶那儿带了消息。

商屹川夹起五花肉咬了一口,借着低头嚼肉的功夫,声音压得极低:“王婶说,夜里亥时会有货车来后山接货,她听见李叔跟人打电话,说‘把东西码齐,别误了时辰’。”

他用筷子尖在碗沿轻轻点了三下:“王婶还看见,下午那辆蒙黑布的三轮车,后来开到了李叔家后院,卸了三箱东西才走。”

“三箱?”

张婆婆的筷子顿了顿,粉条从筷尖滑回碗里:“那就是把原料运到李叔家暂存了?这伙人倒会藏,明着用窑厂当幌子,实则把东西放村民家里。”

她往灶膛里添了根柴,火苗“腾”地窜起,映得她眼底的警惕更甚:“亥时……还有两个时辰,咱们得提前准备。”

商屹川点点头,舀了勺浓稠的粥喝下去,温热的粥水顺着喉咙滑进胃里,却压不下心底的紧绷。

他抬眼看向门外,院外的土路上连个人影都没有,只有风吹过柴垛的“沙沙”声,可越是安静,越让人觉得不安,李叔白天三番五次试探,夜里肯定会盯着他们的动静。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