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罗尔步兵的初战,就是跟着瑞士教头,对付贵族们。因为当时训练程度一般,武器也紧缺,因此,他们使用长矛的比例,也要高出很多。毕竟,这算是最廉价、入门最简单的武器了。
不过,在之后的战争中,当地士兵也没有完全随着瑞士人的方向发展,而是沿用了自己的习惯,更多向近似明朝的方向发展了。
当然,按郭康的说法,瑞士人这套思路,其实在塞里斯军事史上也有类似的案例。
长矛和长戟,虽然看着都是个长杆,但作为兵器,定位是不一样的。瑞士人所谓长戟,是一大类双手重武器的统称,按这个时代塞里斯人的命名法,其中包括了双手大斧、双手大刀、甚至钩镰枪等各种武器。他们和双手大剑,是一个定位的。
在塞里斯人的经验中,这种以这种双手武器作为主力的军队,主要思路其实不是专门对抗骑兵,而是去冲击敌人阵型,尽可能对敌人造成杀伤。属于那种“加点全点了攻击”的思路。
郭康说,最接近这种这种思路的,其实是古时候的秦军——同样是喜欢把远程武器集中在前阵,然后部署比例极高的披甲格斗步兵,使用一种一人多高的、带着长杆的剑。一看就知道,是主要依靠重步兵冲击来打击敌人的。
不过,瑞士人的方阵真正出名,其实得益于意大利人的宣传。但意大利人对瑞士步兵的最主要记忆,就是密集的长矛。
在当时欧洲,意大利人是最有文化的那一批,他们的作品也流传很广。因此,大家对于瑞士人的印象,也就变成长矛方阵了。
至于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其实就是意大利人的步兵线太菜了——他们一般坚持不到阵中老兵冲击那个时候,就被瑞士人打垮了,所以一般只有长矛冲锋这么个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