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官家的阴影(2 / 3)
sp; “原来是这样。”乔安娜点点头:“那我还有个问题,你觉得,是刺青这种行为,导致士兵遭到歧视,还是因为士兵本来地位就低,才使得刺青扩散,甚至形成风潮的?”
“这个倒是有明确记录,士兵的地位降低要更早。”郭康说:“唐朝前期的时候,就有这种趋势了。”
“将领刘仁轨率领军队讨伐百济和倭国,发现驻守当地的士兵,都是些老弱,连衣服都很单薄。也没有什么战意,天天就想着赶紧应付完回家。刘仁轨感到奇怪,走访兵士,进行调查。”
“士兵们说,这是因为官府的政策变了,所以人心也发生了变化。贞观、永徽年间,战死的官兵都有抚恤和慰问,显庆五年之后却被取消了。攻打百济、攻打平壤的功勋,朝廷也不再承认,连原本承诺的奖赏都不发放了。”
“不仅待遇突然降低,补给也大为缩水。以往五年的物资,只发了一年,士兵为此苦不堪言。”
“汉朝时候,就已经在当地设立四郡,当做本土经营,可见当地是有这个物质条件的。因此,刘仁轨原本也希望,能够‘削平辽海,颁示国家正朔,使夷俗遵奉’。但军队的状况太糟糕,后来也无法再维持,只能放弃。”
“这件事算是个著名的标志,是士兵地位大幅下降的开始。之后,民间有能力的、强壮的、或是有钱财的人,都纷纷拒绝应募。官吏凑不够人,就强行征发老弱残兵,送上前线充数。军队的战斗力,当然也就随之下滑了。”
“这么看好像也不复杂……”乔安娜似乎也直接听明白了。
“是啊,塞里斯那边有个特点。他们民间基础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就已经很高了,而且因为文明的传统,战斗力上升的潜力也很大。所以大部分时候,就是官府愿意出多少钱,军队就能发挥多少战斗力。”郭康说。
“基本上,只要军饷给够,就足以打遍天下。如果朝廷还能增加更多投入,进行更专业的训练,那和其他军队简直不是一个世界的。这种例子,历朝历代也都有。”
“这其实是个很难得的特点。”他挠挠头:“毕竟,绝大部分文明的情况,是给够了钱也一样不能打,甚至会成了专门给对方送战利品的……”
“再加上,当时远征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募兵。在塞里斯传统中,这些另行花钱招募的人,才是最精锐的。他们更精于战斗,乐意长期服役,把参战当做一种职业。比起自带武器补给从军的‘义征’,和普通士卒,他们一般更有战斗意愿,素质也更高。”
“这些人的战斗力,和土地兼并、门阀更替之类的事情也没什么关系。募兵的素质快速下滑,甚至从精锐变成了壮丁,其实也没那么多影响因素。单纯就是朝廷不给钱,还欺凌老兵。这种情况下,当然也就没有战斗力了。”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士兵待遇低下,正经人不乐意从军,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军队战斗力下降,战绩糟糕,让民间乃至官府更不信任军队,进一步歧视他们;军队和士兵遭到歧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