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为什么埃米尔到处吹嘘给苏丹当近侍的历史(2 / 4)

加入书签

力,加入了大混战,让局势更加混乱。

    南俄草原和高加索一带的势力,整体上是越来越强的。而波斯本土,则越来越虚弱。不管是阿拉伯帝国政府,还是波斯地方军阀,都已经愈发无力守卫从呼罗珊到阿塞拜疆的边疆地区了。那边的防线漏风,对于这里,也会有不少影响。

    自从东罗马请来西突厥助战之后,草原人就发现了新的南下路径。另一些人则会沿着山地,从远至中亚的地方一路跑过来。从波斯北部,到高加索,再到小亚,大大小小的山区是互相连着的,成了这些众多钦察和土库曼部落的良好藏身地。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离开山区,前来侵扰劫掠。

    而另一边,海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之前很长时间,海上整体是相对太平的。但罗马人的海上力量衰落之后,地中海也成了无主之地,只是大家这会儿还跑不太远。等到航海技术发展,航路也日渐成熟,哪怕遥远的海外国家,也可以来掺一脚了。

    第三次十字军的时候,英格兰军队就从本土出发,绕过伊比利亚半岛,经过马赛、西西里,抵达叙利亚。虽然最后没能取得预期战果,但这件事已经说明,海上运输线已经可以支撑一个王国的主力军队,去进行这种有些反常识的、“越国以鄙远”的行动了。

    连郭康他们这次行军,都不像当年巴西尔二世出征叙利亚那样,是从陆路进军的。一方面是小亚的战略环境乃至自然环境都大不如前,另一方面,也是如今的海运,已经足以提供更廉价便捷的方式了。

    这些新的“海上民族”,比前辈更具侵略性,韧性也更强。这回失败不会让他们放弃,反而随着航海技术继续发展,这一部分力量也会越来越强。如果没有别的干涉,他们未来也确实会成功,最后甚至能战胜其他几支传统势力,成为叙利亚一带,乃至整个东地中海的主导力量。

    不过暂时,这个趋势还不是很显著,目前出现的,大多还都只是海盗这个级别。当然,这也足够让当地更加混乱了。不如说,这边整个历史,就是被周围势力打来打去的历史。

    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和刻板印象里的“阿拉伯世界”不同,这地方的民族和宗教都相当复杂。除了叙利亚本地人,土库曼人、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南边的阿拉伯人,都在这里有大大小小的势力——而且叙利亚人本身是不是阿拉伯人,也不好说。

    除此之外,这地方的十字教信徒其实也不少。当地一直有亚美尼亚教会和东正教会的组织,比例还不低。十字军之后,连公教教会都开始在这边活动,而且并没有随着十字军国家的先后败亡,一起被消灭,反而同样生存了下来。到现在,都有自己的势力。    郭康估计,这也是因为地理的原因。

    虽然说是交通要道,还有个新月沃地的名头,但这里并不是平原,山地和沙漠才是多数。从幼发拉底河到靠近地中海的地方,还有大片干旱的沙漠,难以生存。同时,地中海沿岸其实只有很窄的一片平地,随后就是由北向南,连绵不断的高山,一直延伸到红海边。

    方便种植的地方,面积并不大。不过那些能种地的地方,倒是确实肥沃,因此一直出产小麦和各种其他作物,一度也是个粮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