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章 西吉斯蒙德犯我大吴疆土!(2 / 6)

加入书签

前来,朱允炆很是欢迎,专门派人接待。一名在这边任职的当地修士,带他们参观了附近地区,吴王管辖的几个村落和小镇。在镇上,教士们发现了一块显眼的招牌,上面还贴着布告,便询问这是什么。

    修士告诉他们,这是朝廷放出的榜单,上面都是这次招收的官吏,给大家公示的。教士们啧啧称奇,觉得真是个好政策,但修士却偷偷说,这其实也就是走个形式。

    榜上位置高的人,都是黄子澄的门生。大家觉得不满,但又不想撕破脸,破坏好不容易才有的朝廷;而要是不闹大,又不知道怎么反对才能有效果,因此一直也没什么好办法。更别提百姓们连字都不认识,虽然挂这儿公示,但也没人能说什么,都是给他们自我感动用的。

    修士抱怨了一通,说黄大人早些时候还好,现在却越来越傲慢。以至于如今还有传言,认为吴王当年在修道院里当过修士,所以很理解大家。但选拔官员的权力,却被崇拜偶像的异教徒掌握了。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对朝廷恐怕没有好处。

    他们这些朝廷里的官吏,有些话不好明说,但作为盟友的波西米亚神父们,却是可以开口提议的,所以,希望他们能帮忙暗示一下。

    波西米亚教士们,一开始倒是没当回事。实际上,大家对于吴王朝廷已经很满意了,不少方面,甚至超过了预期。于是,虽然口头应了下来,但也没打算真去做什么。

    不过在接下来的行程里,随着双方决定确立合作关系,使团开始和更高级别的官员频繁会谈。在一次和黄子澄本人的会面中,普洛科普神父还是忍不住问了下那个榜单的事情。

    黄子澄告诉他,自己一直公平对待所有参选人员,但本地人的素质,确实不行。

    而且,他也不是空口乱说。他的家乡,在塞里斯帝国江西行省的分宜县,那里素有文名,在宋、元、以及大明时代,都出了众多文人墨客,许多人通过科举,到朝廷任职。他自己也是从小专心苦读,才有机会入朝为官的。

    而这里呢?吴王府一路经过这么多地方,招揽了这么多人,但能提供的文化人,却连凑一场乡试,都凑不够。这种文化氛围和文人平均水平的差别,是他亲眼能看出来的。

    总有人说,现在王府里的各种事务,并不需要特别高的文化水平,因此质疑他只顾自己一门的名声和利益,不管国家的前途。他又不是聋子,这种怪话,自然也知道。

    但是,现在国内这么大块领土,各种文教事务,都是他一个人担着。他才没有心情,和这些小人搅来斗去。他做得这些事情,都是有深远考虑的。这里一直以来,都是化外之地,远离中原。民众缺乏孔子、朱子之学的教化,不知道礼义廉耻,喜欢附强而凌弱。让他们直接担任中高层的管理人员,不但会有能力问题,他们的气节和脾性,也是不合格的。

    教士们本来觉得,他的话也有道理。吴王控制区,大多是相对贫穷的地方,文化水平肯定远不如传说里的塞里斯。就算他不强调,大家也认。但是他这个说话的口气,就很得罪人;后面直接对所有人的道德水平无差别贬低,也让大家很不舒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