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章 麦子熟了几千次,学会犁地第一次(3 / 4)

加入书签

什么的,用得很快,现在已经不够了。

    找军团要,怕是得个把月才能批下来,不值得等这么长时间。正好现在大家碰头,他就找格雷戈里神父,请他派人回镇上,找铁匠采购来。开完会回家,正好顺路带回去。

    目前,他还没有对换的东西。不过熊头村那边,有户人家,之前给当地教堂养过蜜蜂。据那个养蜂人说,村头那边有不少合适的灌木和林地,只要有蜂种,他两口子就可以重操旧业。亚历山大神父已经让人给他们做了几个蜂箱,又委托教会的朋友去基辅购买了蜂王,很快就会开张。到时候,就拿这边的蜂蜜作为报偿。查干诺沃镇有市集,不愁卖不出去的。

    而且,他也知道查干诺沃之前的尴尬事件。

    按当地教会的记录,从金帐汗国逐渐瓦解开始,他们那个地方就一直很乱。西边的波兰人,北边的立陶宛人,东边的各路草原部落,都能插手这一带,各种势力来来往往,很不安生。后来罗马人驱逐了金帐汗国势力,名义上控制了这一地区,但对于当地部落,依然还是羁縻状态,只是让他们称臣纳贡,缺乏真正的管理。

    二十年前,紫帐汗巴希尔击败了白帐汗脱脱迷失。很多大部落,因为支持脱脱迷失,都遭到了严重打击。趁这个机会,罗马汗国开始对草原进行整编。臣服于紫帐的部落,都必须在固定地点放牧,不得私自移动,也不准随便和其他部落冲突。他们的军事力量,也都纳入了北衙诸军的监管之下,必须服从大汗的调度,在战时履行服役的义务。

    在这个过程中,部落的划分变动很大,不少部族都被打散重组。部落上层头人,也发生了一次大换血。

    大汗以履行建国时的盟誓为理由,考核部落头人的血统。大部分人都禁不起认真考证,被他抓住把柄,宣称这些人不是黄金家族一系,不能继续当汗王。又宣称要推行大扎撒,严查部落贵族们,废黜了一大批,都给换成了同姓的黄金家族一系。

    反对者打不过他,大部分中立的牧民和小头领则觉得换个汗王好像也没区别。因此,这套措施迅速推行了下去。

    但这些新汗王,根基不深,除了个血脉的名头什么都没有。因此部落的实权,很快落入了朝廷派出的、汗王的“国相”为首的官吏手中。

    查干诺沃镇附近这一大片,是萨罕别汗的辖地。据说他是紫帐汗的远亲,因此受封在这里。按照制度,查干诺沃镇和周围耕种的村子,属于官署管辖;没人耕种的荒地,则属于萨罕别汗的部落,两边不得相互侵扰。

    但是,这里距离前线不算远,因此也有军事任务。萨罕别汗的军队,两年会轮换一次:第一年,他们会去前线驻扎,和波兰、立陶宛人对峙,执行任务。第二年,会换下来修整,由其他部落顶上去。撤换下来的士兵,就可以休息。军需官会给他们结算军饷和赏金,还会划定时间,允许他们进入城镇采购生活物资,作为福利。

    按照规定,查干诺沃镇需要给他们提供后勤支持。不过,萨罕别汗的军队,纪律却不怎么样。他们经常借着这个权力,勒索镇子和周围的村民,要求他们提供更多。只要干得不太过分,北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