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章 斩将夺旗(2 / 4)
给其他人传信号。随后,大炮再次轰鸣起来。
这次的火力,比上次还要密集。朱文奎直接跑到最前面的阵地上,训斥炮手们太没有精神,动作太慢。上次交战,就剩了一大堆火药没用掉,那会儿还能解释说是常规战斗,没必要太浪费。但这次,已经明显是决战了,还留着这么多火药,是准备过年的时候放鞭炮玩么?
他特别要求,今天不要留备弹。在这次战斗里,要把给他们的所有火药全部用完。哪个炮组还有剩,他们这次战斗的特别奖金就没了!
他手下的炮兵师傅,都是全欧洲招募来的,大家就没怎么见过这么用炮的。乌尔班对此也颇为震惊,连忙去劝他。不过朱文奎解释说,这一仗要是能赢,他们和罗马西北部各个军区之间,就畅通无阻了,可以随便从那边购入火药;要是输了,这火药就算留着,大概也只能给大家自杀用……
而且,他们对于神罗、波兰等国,最大的技术代差,其实不在战场上。这些年,他们最大的技术突破,其实也不是这些火炮。
真正投入了最大精力,也让他们获得最大收获的,其实是郭康搞得那几个的“大便堆”。通过这些年的尝试,那些硝田已经开始稳定出产。而按郭康的说法,这还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据郭康说,硝田也和耕地一样,需要常年调养,而成熟硝田的产量,相比而言是很惊人的。按照塞里斯经验,一亩农田大概可以出产二三百斤粮食,而一亩硝田可以出产多达一千到两千斤的硝。
因为在塞里斯,最巅峰期的制硝手工业,同样不是在明清,而是在工业化之前的黎明。极盛时期,太行山区的1000个熬硝工人,一年就生产了70万斤火硝。硝石的价格跌到一斤硝换13斤小米,而就算这样,利润依然高到可以养活大批私营作坊,去继续扩大生产。官府记录产能的文件,甚至要专门提及给这些人做思想工作的事情,因为熬硝佬太有钱了,开始装逼看不起其他老乡……知道这些数据的郭康,当然对于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虽然这边暂时没有这么高的技术,但黑海沿岸能获取大量水产。那些价值不高的部分,都可以丢硝田里处理,补足原料。再加上主动找矿,开采硝石,这几年来,他们的火药产能还有继续提高的潜力。
最早试试,而从去年开始,郭康已经主动去到处宣传推广这些工艺了。早之前,狄奥多拉等人还觉得他天天带着一帮教士玩秽物,不知道在想什么,可能只有斯拉夫人才能理解吧。只是实在管不住他,只能由他来。这两年,成效逐渐显现出来,才少了很多质疑。
所以,郭康和朱文奎这些人,在策划战争的时候,思路就已经和其他人有些不一样了。这么宝贵的火药,他们安排起来,也毫不吝啬。而在这背后,就是因为技术突破带来的巨大信心。
在朱文奎的催促下,为了保住奖金,炮兵们立刻卖力工作起来,打出了在这个时代称得上疯狂的射速。一轮又一轮炮弹,沿着不同路径,飞向敌人军阵,把一个又一个阵型轰的七零八落。
又打了几轮之后,朱文奎下令停火,而唐赛儿那边,这次带出了数百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