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集:传承之责(1 / 6)
糖心传承
秋阳透过双生谷的薄雾,给溪边的青石染上一层暖金。阿竹蹲在洞口,指尖抚过石壁上模糊的刻痕——那是祖辈们记录糖龙技艺的最初痕迹。身后传来风痕的脚步声,他手里捧着的木盒里,整整齐齐码着近半年来各地送来的糖龙样品。
“你看这个。”风痕打开盒盖,最上层躺着个歪歪扭扭的糖龙,龙角歪向一侧,鳞片像是被急雨打歪的荷叶,“城南老张的徒弟做的,说要追求‘自然野趣’,实则连熬糖时的‘挂旗’火候都没掌握。”
温如霜从洞内走出,手里的古籍上还沾着些许尘土。她翻到其中一页,泛黄的宣纸上画着栩栩如生的糖龙,旁边小字标注着“心手相契,方得龙魂”。“上个月的集市上,有人把糖龙做成了老虎的模样,还说这是‘创新’。”她指尖点着纸面,“技艺可以发展,但根不能断。”
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同样的忧虑。糖龙技艺火了,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捏糖人的摊子,可真正能让糖龙蕴含灵气的,十中难寻一二。阿竹起身拍了拍裙摆的草屑:“明天开始,咱们挑徒弟吧。”
一、择徒
消息传出去的第三天,双生谷外的晒谷场就排起了长队。阿竹坐在临时搭起的木桌后,面前摆着三口铜锅、十二种糖料,还有一叠画着基础龙形的麻纸。
第一个上前的是个精瘦的少年,据说能在半个时辰内捏出百种花样。他抓起糖液揉捏,指尖翻飞间龙身初具雏形,可眼睛刚点上,龙尾就塌了下去。“急了。”阿竹轻声说,“糖液要凉至七分硬才能塑形,你这火候差了三成。”
少年涨红了脸,却梗着脖子:“可他们都说我做得快……”
“快不等于好。”温如霜递过一块冷却的糖龙,“你摸摸这鳞片的硬度,每一片都要经得起指尖轻叩,这才是能聚气的糖龙。”
接连几日,应试者络绎不绝。有人技巧娴熟却心浮气躁,捏出的糖龙总带着股匠气;有人耐心十足,却少了点对糖料的敏感度,分不清麦芽糖与蔗糖在熬制时的细微差别。直到第七天傍晚,一个背着竹篓的姑娘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姑娘叫青禾,是山下农户的女儿。她没学过捏糖,却能准确说出每种糖料的产地——“这蔗糖来自河对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