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楚馆奇逢启医途灵素破厄解迷局(2 / 5)

加入书签

对于那些因湿气困脾导致食欲不振、神志不清的患者,我们会用它入药。

不过,采摘九节菖蒲可大有讲究,需在农历五月,阳气最为旺盛之时采摘,此时药效最佳。”

屈平又指向一旁摆放的一小堆九节菖蒲。

“而这玉竹,多生于山林阴湿之处。

它的根茎肉质,富含汁液。

玉竹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对于肺燥咳嗽、胃阴不足的患者疗效显着。

在泡制玉竹时,我们会将其洗净,反复蒸煮、晾晒,使其质地变得柔软,药性也更为温和。”

屈平详细地介绍着,灵枢和素问听得全神贯注,不时提出问题。

这时,屈平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从身后的柜子里拿出一个精致的木盒,打开后,里面是几株形状奇特的草药。

“二位既是秦国来的医者,见识必定不凡,可认得这几株草药?”

他微笑着问道,眼中带着嘲笑的意味。

灵枢和素问走上前,仔细端详起来。

灵枢轻轻拿起其中一株,放在鼻下轻嗅,又细细观察叶子的纹理,思索片刻后说道:“这株似乎是雪参,多生长于高山积雪之处,在秦国的一些偏远山脉也有,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不过在楚国出现,倒是颇为少见。”

素问接着看向另一株,这株草药的叶子呈锯齿状,茎上有细小的绒毛,她略一沉吟:“这应该是锯齿草,性凉,可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热毒疮疡,楚国的气候适宜它生长,只是它在楚国的药效应用,想必与秦国有所不同。”

屈平哈哈大笑:“二位果然见识广博!

这雪参在楚国,我们常用来搭配一些滋阴的草药,治疗阴虚血亏之症;这锯齿草,我们会将它与当地的一种香草混合,制成药膏,治疗蚊虫叮咬后的肿痛,效果极佳。”

就在他们交谈正酣之际,一阵嘈杂声从医馆外传来。

不一会儿,几个大汉抬着一位面色苍白、气息微弱的患者匆匆走进医馆。

屈平见状,脸色瞬间变得凝重,立刻上前查看。

患者的症状十分奇特,不仅高热不退,全身还布满了奇怪的红斑,口中不时喃喃自语,却又听不清在说什么。

医馆里的其他医者也纷纷围了过来,大家看着患者,议论纷纷。

一位年轻的楚医说道:“这症状前所未见,莫不是冲撞了什么邪祟?”

另一位则摇头反驳:“我看是体内热毒过盛,需用大寒之药来解。”

灵枢和素问也上前为患者把脉,灵枢眉头紧锁,神色凝重:“这脉象紊乱,既有热毒之象,又似有寒邪潜伏,实在怪异。”

素问点头表示赞同:“依我看,不能单纯以寒热论治,还需考虑患者的情志和生活环境。”

屈平看向灵枢和素问,眼中满是期待:“二位来自秦国,见多识广,可有什么高见?”

灵枢思索片刻:“在秦国,我们遇到类似病症,会先详细询问患者近期的经历,是否接触过特殊之物,或是去过什么地方,从根源上寻找病因。

我们秦国医学重视实症,认为病症多由具体的因素引,通过细致的调查能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此言一出,一位年长的楚医却不以为然:“我们楚医讲究顺应自然,与天地灵气相通,病症多由自然和神灵的意志而起,询问这些琐事,恐怕无济于事。

我们更注重从天地的运行、自然的变化中去感悟病症的根源,以自然之道来调和人体的阴阳。”

素问耐心地解释道:“我们并非否定自然与神灵的影响,只是从实际出,了解更多细节,或许能找到病症的关键所在。

比如患者若是近期去过山林,可能会沾染山岚瘴气,这对诊断和治疗都大有帮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