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岐黄秘卷阴阳墟中话悬壶(1 / 2)
岐黄秘卷?阴阳墟中话悬壶
第一章幽冥血池与诡谲药雾
暴雨初歇,水汽如黏腻大网包裹医馆。
屋檐水珠砸在青石板上,声响时而急促如鼓,时而舒缓如谣,透着远古诡谲。
灵枢身着素袍伫立窗前,摇曳烛火勾勒出他疲惫的轮廓。
昨夜幽冥血池的腐臭与静雅狰狞的身影在他脑海中循环,腰间玉珏忽烫如烙铁,“欲破幽冥局,先断传承链”
的字样灼烧掌心,警示危机未消。
“这些蛊虫疫病,怕是与上古巫祝文化脱不了干系。”
素问的声音打破沉寂。
她身着淡蓝布裙研磨草药,石臼中突然腾起墨色雾气,幻化成双眼血红的人面鱼,转瞬消散。
素问脸色煞白,脖颈未消的人面鱼纹微微蠕动,寒意窜上脊背。
“《归藏易》说‘阴浊聚于渊,阳清浮于天’,如今疫病肆虐、异象频出,或是阴阳失调的恶果。
药雾化形、血池诡象,背后定有邪恶力量妄图颠覆天地平衡。”
灵枢颔,目光落向《黄帝内经》拓片,烛火下经络图竟勾勒出北斗七星图案。
“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或许不止是传说。”
他沉声说,“神农氏误食断肠草时领悟医道,着成《神农本草经》。
可如今医者只依赖药石,遗忘了上古与天地灵气沟通的法门,这正是本末倒置。
对抗疫病,需重拾上古医道精髓。”
素问取出泛黄医书:“商周巫医看似与鬼神沟通,实则通过龟甲裂纹推断气血运行,祭祀香料多是驱虫草药。
只是这些医学原理被后世过度神秘化了。”
第二章守典人现与九窍谜题
医馆木门突然晃动,一股腐臭阴风卷着枯叶涌入,烛火几近熄灭。
门口站着身披蓑衣的老者,斗笠遮面,腰间青铜铃铛闪烁幽光——正是昨夜血池边的催命声响源头。
“两位可是在寻九窍灵台的钥匙?”
老者声音沙哑如砂纸摩擦,铃铛突然出刺耳嗡鸣,震得素问摇臼脱手。
灵枢握紧金针,见老者身后水痕汇成转动的八卦图,厉声质问。
老者抬斗笠,露出爬满青苔、眼窝空洞、七窍流黑液的恐怖面容:“吾乃守典人,在此等候千年。
想知神农秘辛,需以医道为引,以文化为祭!”
他讲述黄帝与蚩尤涿鹿之战,九天玄女授予《阴符经》破雾,战后岐伯整理医道成《黄帝内经》。
“医道蕴藏改天换地之力,解九窍灵台之秘,需融合医道与文化。”
话音未落,老者化身为墨黑雾,将灵枢与素问卷入旋涡。
第三章悬浮书院与文化迷障
灵枢睁眼时身处悬浮书院,四周云雾缭绕,书架上的古籍皆被人面鱼纹封印。
素问惊喜道:“这些书里藏着历代医家的记忆!”
灵枢抽出书卷,脑海中涌现商周巫医占卜、战国方士炼药治瘟、神农氏刻经的画面。
“《青崖医典》不仅是医书,更是封印钥匙的容器!”
金光钻入他眉心,历代医家的智慧在体内涌动。
素问抚摸刻满《诗经》的石墙:“《豳风?七月》写采药时节,与《淮南子》农耕记载呼应;《大雅》‘维南有箕’暗含星辰与经络关联。
医道脱离文化,便如无根之木。”
突然,书院剧震,人面鱼纹封印崩解,万册古籍化身为黑色纸鸢组成“封”
字,守典人之声回荡:“想取钥匙,先破文化迷障!”
灵枢与素问引经据典:“‘形与神俱’是道家‘天人合一’”
“儒家‘仁者爱人’对应医家‘大医精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