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机巧通神融医道光影裁妙鉴岐黄(3 / 6)
(阴中藏阳);夏至(阳气最盛)时,夜露(属阴)拌着腐熟的桐油饼(属阳)制成“养心肥”
,施给黄连、莲子等阴生植物,肥粒在土中溶解如金(阳中藏阴);秋分(阴气初升)时,正午阳光晒过的井水(属阳)注入“润肺露”
,喷洒百合、麦冬等阴生植物,水汽在空气中凝结如雾(阳中藏阴)。
药圃中央的青石碑,阳面刻《道德经》“阴阳相抱,万物乃生”
,字深三分(阳数);阴面刻墨家“阴阳失衡,器械失灵”
,字深二分(阴数);碑顶的太阳能聚光镜,正午(阳)将日光反射到“午时茶”
釜(属阴),水温保持在七十三度(阳数);午夜(阴)则收集月华凝结的露水注入,水温降至四十二度(阴数),让茶性如太极流转,阴阳相济。
深夜的工坊里,“子午流注针灸仪”
突然出刺耳警报,指针卡在“子时”
(胆经,阴)与“丑时”
(肝经,阴)之间,对应的绿色指示灯同时跳为红色。
灵枢打开仪器顶盖,现阳齿轮(寅时到亥时,属阳)被一缕墨色丝线缠住停转,阴齿轮(子时到丑时,属阴)则空转不止,齿轮间卡着的竹简上,道家“子时大睡,养阴以藏魂”
的告诫旁,墨家工匠用朱砂批注“阴过无阳,如车无辙;阳过无阴,如马无缰”
。
“这是被‘阴阳蛊’的丝缠住了,”
灵枢往阳齿轮滴入“阳和油”
(艾草、干姜熬制,属阳),丝线立刻蜷曲成灰,齿轮“嗡”
地转动起来,“就像人熬夜伤阴,但若整日昏睡(阴过盛),阳气不得升,同样会阴阳离绝——养生的真谛,从不是追求绝对的阴或阳,而是如这齿轮般,阴中有阳动,阳中有阴静。”
明轩的指尖突然泛起青光,与“五运六气”
气象仪的指针同步转动,脑海中闪过串流光溢彩的画面:张三丰在武当山用墨家“阴阳秤”
称量太极拳的劲,阳劲如崩雷(秤砣右移三寸),阴劲如抽丝(秤砣左移二寸),秤杆水平时,铜盘上自动浮现“太极”
二字;孙思邈将道家“辟谷术”
(减阳耗)与墨家“营养剂”
(补阴津)结合,陶罐的阳面刻“七日不食,阳火不泄”
,阴面刻“三餐药糜,阴津不绝”
,罐口的铜盖会自动开合,按“昼开夜合”
的规律调节阴阳;最清晰的是幅“道墨合璧”
的养生图,绢本上道家的“阴阳鱼”
用赤金(阳)与墨玉(阴)镶嵌,鱼眼处嵌着墨家的青铜齿轮,齿牙转动时,阳鱼吐出水珠(阴),阴鱼吐出火焰(阳),中心的轴孔里,第七根针的虚影正在缓缓转动,针身阳面刻“动如脱兔”
,阴面刻“静若处子”
,转动时笔画重叠成“和”
字,金光四射。
此时,工坊的青铜钟突然自鸣七声,钟声的阳频(高音)如龙吟(属阳),阴频(低音)如虎啸(属阴),与道家“六字诀”
的“嘘(肝阴)、呵(心阳)、呼(脾土)、呬(肺阳)、吹(肾阴)、嘻(三焦和)”
完全对应,声波在空气中形成肉眼可见的波纹,阳波呈红色,阴波呈蓝色,交汇处呈黄色。
“养生鼎”
的蒸汽中,浮现出模糊的人影:左手中的阳燧(取火铜镜,属阳)反射月光,右手中的阴鉴(取水铜盘,属阴)承接露水,两手相交处托着的青铜针上,“阴阳调和”
四个字用朱砂写成,笔画间流动着金色气流,针尾的红丝如活物般扭动,指向终南山深处的“阴阳泉”
——泉眼被天然巨石分隔为两半,阳泉涌热水(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