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梵呗揉筋通印藏天方剖石见岐黄(1 / 6)

加入书签

梵呗揉筋通印藏,天方剖石见岐黄

一、莲台梵音透骨窍

神心阁的露台铺着青灰色的石板,石板缝隙间长满了细小的青苔,清晨的露珠在青苔上滚动,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七盏琉璃灯悬挂在露台四周的廊柱上,灯身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有印度的莲花、阿拉伯的新月,随着晨光缓缓转动,灯影在青砖上投出奇特的图案——东方是印度瑜伽的坐姿,人物身姿舒展,线条流畅;西方是阿拉伯的星象图,星辰密布,神秘莫测;中央用朱砂画着个太极阴阳鱼,阴阳两鱼相互缠绕,浑然一体。

灵枢身着青色长袍,踩着墨家机关铺设的地砖缓缓踱步,每块砖都刻着不同的人体经络,线条清晰,走向精准。

足尖踏过"

三阴交"

时,地面突然出轻微的"

咔哒"

声,一块地砖缓缓升起,弹出个青铜莲台。

莲台由七片花瓣组成,花瓣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梵文,字体古朴,组合起来竟是《素问》中的"

五运六气"

雪说,每个字的笔画间都镶嵌着细小的宝石,在晨光下闪烁着微光。

"

《难经》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素问一袭白衣,正用银簪小心翼翼地临摹莲台上的梵文,银簪质地温润,簪尖划过青铜花瓣的痕迹突然渗出金色的液滴,液滴浓稠,如同融化的黄金。

"

印度的脉轮与中医的经络,本就是同根而生。

"

她将一滴液滴在旁边的瑜伽图谱上,图中的人物突然动起来,做出"

熊颈鸟伸"

的动作,姿态优美,与道家导引术的姿势分毫不差,仿佛有真人在图谱上演示一般。

露台东侧的铜炉造型古朴,炉身刻着缠枝莲纹,里面燃着安息香,香气浓郁而清幽,香烟袅袅升起,在半空凝成个半透明的僧人。

僧人面容慈祥,身披袈裟,正用手指按压着空气中虚拟的穴位,指尖的光晕里浮现出墨家的矩尺,矩尺刻度精准,随着按压的动作微微晃动。

"

这是天竺的阿育吠陀疗法,"

灵枢指着僧人的手势,语气中带着赞叹,"

按压的力度需用墨家分寸术校准,轻重之间,藏着过则为害的道理。

"

他突然转动莲台底部的机关,花瓣层层展开,露出里面的玉盘,玉盘质地温润,上面刻着"

中印医理合参图"

,玉盘转动时出的声响清脆悦耳,竟与《黄帝内经》的诵读节奏相合,仿佛有人在轻声诵读。

一个身披红色袈裟的异域僧人突然出现在露台入口,袈裟上绣着金色的经文,在晨光下熠熠生辉。

他手中的铜铃摇出奇特的韵律,铃声清脆,震得琉璃灯的光晕泛起层层涟漪。

"

久闻神心阁藏有梵汉医典,"

僧人用生硬的汉语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挑战,铜铃突然化作柄青铜刀,刀身锋利,闪着寒光,刀身上刻着阿拉伯文的"

生命之树"

,图案栩栩如生。

"

今日特来印证——瑜伽的冥想与道家的打坐,究竟孰高孰低?"

素问神色平静,将银簪指向天空,晨光突然在云层中组成个巨大的"

禅"

字,笔画浑厚,仿佛是用金色的颜料书写而成。

"

《庄子?大宗师》说坐忘,《瑜伽经》言三昧,本是殊途同归。

"

她摘下旁边水池里的一片莲叶抛向僧人,莲叶在空中旋转着化作个罗盘,盘面的刻度同时标注着中医的"

时辰"

与印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