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o9章 善堂授艺传医道戾气窥伺藏暗礁(1 / 6)
善堂授艺传医道,戾气窥伺藏暗礁
一、辰时传习所启坛
辰时的终南山善堂,已被改建成“医道传习所”
,青砖黛瓦上的露霜在晨光中泛着淡金,院内老槐树枝桠间挂着的青铜铃,随风轻晃出“叮叮”
脆响,与屋内传来的朗朗医诀相互呼应。
灵枢站在正屋的木台上,身着青色医袍,袍角矩尺纹与太极图在晨光下流动,手里捧着的《墨道医经》全本泛着淡金,书页间夹着的青铜符,与台下弟子们腰间的墨家令牌产生共鸣,符面微光透过书页,在地面投出个微型聚气阵。
“今日开坛授艺,要讲‘医道本心’,”
灵枢的声音沉稳,传遍整个正屋,“墨家医道讲究‘兼爱济世’,道家医理注重‘阴阳调和’,我们融合二者,创出新疗法,不是为了虚名,而是为了救百姓!”
他翻开医经,指着其中一页,“大家看,墨瑶祖师在‘传习篇’写道:‘医道如灯,需薪火相传,方得长明’,你们便是这薪火,要守住这份传承!”
台下站着八位年轻御医,有穿粗布短衫的寒门子弟,也有着绫罗长袍的世家子弟,却都捧着墨家机关笔记本——笔记本是灵枢按《墨道机关谱》改良的,封面刻着“医道传承”
四字,内页能自动吸附墨迹,还能通过青铜丝感应医经残页的气息。
其中一位名叫沈青的弟子,眼神格外专注,手里的笔不停记录,偶尔抬头望向灵枢手中的医经,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幽绿,一靠近灵枢的青铜符,符就轻轻烫。
“灵枢先生,”
一位名叫苏晓的女弟子举手提问,她穿着淡绿衣裙,鬓角别着支药草簪,“您之前说新疗法需‘机关辨脉+阴阳配药’,可我们初学,对机关脉诊仪的灵敏度把握不准,万一伤了患者怎么办?”
灵枢笑着从药箱里取出个青铜制的“脉诊教具”
——这是个模拟人体手臂的机关,里面藏着墨家导气丝,能模拟不同脉气流,表面刻着的穴位旁,嵌着极细的青铜针,针尾红绳与灵枢的青铜符相连。
“这是墨家传下来的‘辨脉俑’,”
他将教具放在桌上,符面一亮,针尾红绳开始颤动,“你们看,针颤三息为常脉,颤五息为瘀脉,颤一息为虚脉,多练几次,就能精准把握。”
素问捧着药箱走到木台旁,鬓角银链垂着的青铜小鼎轻轻晃动,鼎身刻着的微型药方,与药箱里的药材相互呼应。
“除了辨脉,配药也很关键,”
她取出纯火绒草、黄芪等药材,放在墨家试药盘里——盘底刻着阴阳鱼纹,能检测药材的配伍平衡,“‘黄芪火绒汤’需按‘三火二黄一归’的比例,用子午山泉水煎煮,火候要按道家‘子午流注’调节,你们看这试药盘,纹路泛金则平衡,泛绿则偏寒,泛红则偏燥。”
沈青突然上前一步,手里拿着个青铜小碗:“灵枢先生,素问先生,弟子按您的方法煮了碗‘黄芪火绒汤’,您看是否合格?”
碗里的汤泛着淡金,可一靠近试药盘,盘底纹路就泛出极淡的幽绿。
灵枢心里一沉,却不动声色:“汤的颜色对了,只是火候差了半分,再煮一刻钟就好。”
他接过碗,悄悄用青铜符碰了碰,符面泛出微光,碗里的汤竟浮出极细的黑气——是墨渊的戾气,只是浓度极淡,若非符光感应,根本现不了。
“沈青弟子很用心,”
灵枢将碗还给他,“只是配药时,需心无杂念,戾气最易趁虚而入,污染药材。”
沈青眼神闪烁,急忙点头:“弟子记住了,下次定当注意!”
他退回队列,袖中的手悄悄握紧——袖里藏着个青铜片,上面刻着墨渊的印记,正泛着幽绿,与碗里的戾气相互呼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