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汴河风起承医脉宋境戾影续凶顽(4 / 10)

加入书签

人诊脉,片刻后皱眉道:“老夫人这是肺经瘀堵,气血不畅所致,只是瘀堵日久,寻常针灸需多日才能缓解,今日怕是”

灵枢上前,接过老妇人的手腕,指尖轻搭脉门,同时从袖中掏出改良火神针。

他让沈念安取来圣火盏,将火神针在圣火上轻轻熏烤,待针身泛出淡青,便按机关脉诊仪的提示,快在老妇人手臂的“尺泽穴”

“列缺穴”

各刺一针。

针尾的导气结刚一贴上皮肤,就泛出淡金,吸附着经脉中的黑气。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老妇人的呼吸渐渐平稳,脸色也从紫转为红润。

她惊喜地摸着胸口,声音带着激动:“不疼了!

真的不疼了!

大夫,您这针也太神了,比之前扎的那些针舒服多了,一点都不疼,还暖暖的!”

说着,老妇人就要跪倒磕头,被灵枢急忙扶起。

周围的百姓与医者纷纷围拢过来,惊叹声不绝于耳。

李修远更是激动得连连点头:“墨家针法果然精妙!

不仅取穴精准,还能快祛邪,比传统针灸见效更快,且无疼痛感,真是医道奇术!

先生,我这就修书一封,向太医局举荐您,恳请您留在惠民药局,将墨家医道传授给更多医者,为天下百姓造福!”

灵枢望着百姓们期盼的眼神,又想起墨瑶祖师“兼爱济世”

的遗训,心中的决心愈坚定。

他对着李修远拱手道:“承蒙李主管看重,灵枢愿留在惠民药局,与诸位一同修订医典、培养医者,让墨家医道与宋朝医学相互融贯,为汴京百姓、为天下苍生尽一份绵薄之力。”

三、午时药材染戾查余孽

午时的惠民药局,阳光透过庭院中百年梧桐的枝叶,洒在排列整齐的药柜上,给柜中晾晒的药材镀上一层金边。

空气中弥漫着当归、黄芪、甘草的混合药香,清新提神,让人心情舒畅。

灵枢与李修远正忙着整理下午义诊所需的药材,灵枢负责筛选药材的品相,李修远则记录药材的用量,两人配合默契。

沈念安拿着软布,仔细擦拭着早上见过的针灸铜人,少年对这精巧的医具充满好奇,时不时还会按灵枢教的方法,在铜人穴位上比划。

素问则在藏书楼查阅宋朝医典,她想尽快将墨家医道与宋朝医学的异同整理出来,为后续修订医典做准备,整个药局一派井然有序的景象。

突然,药局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嘈杂声,夹杂着女人的哭喊声。

几个百姓抬着一副简易的担架匆匆跑来,担架上躺着个中年汉子,汉子面色黑,嘴唇紫,双目紧闭,浑身还在微微抽搐,眉心处隐约泛着幽绿——这是中了戾气的典型症状。

“李主管!

快救救我家汉子!”

汉子的妻子扑到李修远面前,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他今早喝了药局的‘祛寒汤’,还没半个时辰就晕倒了,浑身抽搐,怎么叫都没反应,您快救救他啊!”

李修远脸色骤变,急忙上前查看。

他取出一根银针,轻轻刺入汉子的“人中穴”

,银针刚拔出来,针尖就泛出明显的幽绿。

“是戾气!”

李修远的声音带着震惊,“这‘祛寒汤’是药局今早刚熬制的,用的都是常规药材,怎么会有戾气?”

他立刻让人去取今早熬药剩下的药材,语气急切,“快把药材拿来,我要检查!”

灵枢也快步上前,从袖中取出一片试毒叶,放在药材旁。

不过片刻,试毒叶就从嫩绿变成焦黑,边缘还冒着极细的青烟。

“药材被人动了手脚,”

灵枢的眼神变得凝重,“上面缠了极细的引气丝,附着的是墨渊余孽常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