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医护稚童护未来残踪缠孺撼医魂(5 / 11)
心中清楚:孩童是未来的希望,儿科器械是守护希望的工具,这些器械不仅要好用、安全,还要能抵御邪祟,他们必须守住这些器械,不让余孽伤害任何一个孩子,不让未来的希望被邪祟熄灭。
三、午时食疗方养脾胃:食养结合助成长
午时的阳光炽热得像泼了一层熔金,却被稚安堂前院的梧桐树叶筛成细碎的光斑,落在青石板上,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子。
前院的空地上,围满了前来学习的家长,约莫有三十余人,他们中有穿着粗布衣裳的农户妻子,有身着绫罗的商户女眷,还有梳着髻、戴着银簪的丫鬟(替主子家的孩子来学),每个人手中都捧着一本墨家机关纸制作的《儿科食疗录》,书页边缘泛着淡金的圣火草纤维光泽,是墨禾特意为她们准备的,防蛀又耐用,还不怕水浸。
这是灵枢与素问开设的“儿科食疗课堂”
——他们知道,很多家长因不懂儿童饮食养护,要么给孩子吃太多油腻、甜食,导致孩子积食;要么因孩子挑食,就顺着孩子的心意,只给吃白粥、零食,导致孩子营养不良。
如今开设课堂,便是想教家长用“食养”
代替“药养”
,让孩子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既安全又有效。
素问站在临时搭起的木台上,身着淡紫襦裙,裙摆被风吹得轻轻飘动。
她手中捧着《儿科食疗录》,书页上用彩墨画着各种儿童食疗方,还配着简单的制作步骤图(如小米粥的熬煮步骤、蔬菜饼的制作方法),方便不识字的家长学习。
“各位姐妹,”
素问的声音温和却坚定,像春风拂过麦田,“小儿脾胃娇嫩,如刚芽的小苗,经不起猛药浇灌,所以‘用药不如食养’——食养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调理身体,不会伤着孩子的脏腑。
今日我先教大家‘健脾养胃食疗方’,适合三岁以上、挑食、面黄肌瘦的孩子。”
她翻开《儿科食疗录》,指着其中一页:“三岁以下的孩子,消化能力弱,用小米、南瓜熬粥最适合——小米要选新米,颗粒饱满的;南瓜要选老南瓜,蒸熟后捣成泥,与小米一起熬,熬的时候要不停搅拌,避免糊底,粥要熬得稀烂,方便孩子吞咽;三岁以上的孩子,消化能力强些,可在粥中加少许肉末(要剁得极细)与胡萝卜丁(切得越小越好),既能补气血,又能健脾胃,还能让孩子慢慢适应蔬菜的味道。”
台下的李大郎听得格外认真,他手中的《儿科食疗录》上,已用炭笔在关键步骤旁画了小圈,旁边还写着“石头能吃”
;他身边的小石头正坐在小凳子上,手里拿着一块“健脾米糕”
——米糕是用小米、山药、红枣制成的,是墨禾特意为孩子们准备的零食,米糕上还印着小兔子图案,既好看又好吃,既能解馋,又能养脾胃。
小石头咬着米糕,眼睛亮晶晶的,还时不时抬头看看台上的素问,不像之前那样胆怯了。
“素问大夫,”
李大郎举起手,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却又刻意放轻,怕打扰到其他人,“我家石头不爱吃蔬菜,总爱吃糖,之前给他做过青菜粥,他一口都不碰,还把碗推到地上,有没有什么食疗方能让他爱上蔬菜?”
灵枢笑着走上台,手中端着一盘“蔬菜卡通饼”
——饼子有巴掌大小,用面粉、胡萝卜、青菜制成,还加了少许蜂蜜调味;饼上用模具压成了小兔子、小老虎、小鸭子的形状,颜色鲜艳(胡萝卜的橙、青菜的绿),看起来格外诱人。
“大郎莫愁,”
灵枢将盘子递到台下,让家长们传看,“孩子挑食多是因为食物样子不可爱、味道不好,我们将蔬菜做成卡通形状,再稍微加一点蜂蜜调味,孩子自然会感兴趣。
这蔬菜饼的做法很简单:先将胡萝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