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宫变医枢定朝纲残踪蚀脉撼帝医(1 / 7)

加入书签

宫变医枢定朝纲,残踪蚀脉撼帝医

一、辰时宫变惊医坛:紫宸阶前见医危

辰时的紫宸殿,晨雾裹着御炉的檀香,在金砖地面上织出朦胧的纱幕。

新帝赵珩身着明黄龙袍,端坐在九龙宝座上,腰间玉带佩着一枚墨玉印,印上“政通医和”

四字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殿下两侧,御医们身着青色官服,垂而立,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这是新帝登基后次召集群医,可谁都清楚,这场召见背后,藏着宫廷医疗体系洗牌的风暴。

灵枢与素问并肩站在御医队列末尾,灵枢袖中的青铜符微微烫,他望着殿外飘落的银杏叶,心中暗忖:“‘医随政动,脉系国脉’,新帝骤然更替,旧臣多被罢免,宫廷医馆怕是也要经历一场浩劫。”

果然,新帝的目光扫过众御医,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闻前朝宫廷医馆,药材霉变、考核虚设,竟有御医将寒性药材错当温性用,致贵妃咳疾加重!

今日起,宫廷医疗体系需彻底整顿,若三日之内拿不出可行之策,所有御医,一律贬斥!”

话音刚落,殿下一片哗然。

一位白御医颤声奏道:“陛下,药材采购由太府寺掌管,御医只管诊疗,考核制度更是沿用百年,仓促更改恐生乱子啊!”

新帝脸色一沉,将手中的奏折扔在地上,奏折上“宫廷医馆乱象”

五字格外刺眼:“乱子?任由药材霉变、医术不精之辈混迹御医队伍,才是祸国殃民!

灵枢、素问,朕闻你二人在汴京行医多年,擅用道墨之术调理医事,此事,便交由你二人负责!”

灵枢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放心,臣与素问定当竭尽所能,整顿宫廷医疗。

只是宫廷医事牵涉太府寺、尚食局等多部门,需得陛下赐‘医政令牌’,方能协调各方。”

新帝颔,命内侍取来一枚青铜令牌,令牌上刻着盘龙纹,正面是“医政”

二字,背面竟藏着墨家矩尺纹——灵枢心中一动,这令牌的形制,与墨家传下来的“医令符”

极为相似,显然新帝早有准备,或许背后有墨家传人相助。

素问则补充道:“整顿需分三步:一是核查药材,剔除霉变、错辨之品;二是优化流程,将药材采购、储存交由医馆专人负责,太府寺监督即可;三是改革考核,以实操为主,杜绝纸上谈兵。

三日之内,定能呈上详细章程。”

新帝满意点头:“好!

朕便信你们一次,若三日之后不见成效,休怪朕无情!”

退朝后,灵枢与素问走出紫宸殿,晨光已驱散晨雾,却驱不散两人心中的疑虑。

“新帝对墨家机关术似有了解,”

素问鬓角的青铜小鼎泛着淡紫,“那令牌上的矩尺纹,绝非普通工匠所能刻,或许宫廷中藏着墨家传人。”

灵枢摩挲着令牌,青铜符与令牌相互共鸣,出细微的声响:“更可疑的是,前朝御医虽有疏漏,却不至于错辨寒温药材,此事恐有蹊跷,背后或许有残踪气作祟。”

两人正说着,身后传来脚步声,一位身着黑色锦袍的官员快步追上,他腰间佩着同样刻有矩尺纹的玉佩,正是新帝近臣、太府寺卿墨渊(此处为墨家传人,非反派墨渊)。

“灵枢先生、素问先生,”

墨渊拱手行礼,“陛下命我协助二位整顿医事,我是墨家传人,先祖曾与道家先祖共创医政之法,这是先祖留下的《宫廷医事秘典》,或许能帮上忙。”

灵枢接过秘典,书页是墨家特制的防火纸,上面记载着晚唐时道墨两派共管宫廷医馆的制度,其中“药材机关检测法”

“考核实操细则”

等内容,正好能补全整顿章程。

“多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