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关羽诈败?败走?(1 / 3)

前文曾言,关羽自傲而非自大,惯以全力施为,谋定而后动。

昨日夜里,自赵林亲卫处得了军情战报,遂因势而定计,早令关平率一部人马星夜伏于隐山左近。

夏侯惇拥五万之众,又多骑兵。

宛城以北,博望以南,地势平缓,少有孤山,不成险要,似此平原用兵,极为倚重骑军。

关羽所部分兵迁徙百姓,守备两处堤坝,又有周仓领水军两万驻于高处,以为放水之时接应之用。

如此,关羽麾下能用之兵仅有万余,且只有不足千余骑军。

赵林倒是有五千汉羌铁骑,但为图全功,早命其伏于博望城西。

事实上,便是叫赵林麾下铁骑充作左右两翼,与夏侯惇大军交战,亦不足以扭转劣势。

以关羽自傲性格,能使出诈败之计,可见用谋之深,欲克敌之心何坚也。

距离稍远,追兵目及败军而不及羽身,关羽遂将肩头箭矢抛下,谓左右曰:

“传令弓弩队,沿途多抛衣甲;长兵队,舍短兵疾走。”

左右闻之,速速口口相传,使军令传递至两部。

也就是荆州军有江陵水车作坊,才有如此豪华配置。

弓弩着铁甲,虽只半身,且铁甲覆胸而不及背。

须知以曹军之精锐,弓弩手亦多为皮甲,可见荆州军兵甲之盛。

长兵士卒腰配环首刀,更是天下兵马无有能效仿者。

一水车工坊,一曲辕犁。

工坊锻造效率十倍于曹孙,曲辕犁使原本便有沃土的荆、益、交三州产粮几近倍增。

科技改变生活,更改变天下大势!

若弓弩无铁甲,岂不是要刀盾卸甲?

长兵不配短兵,岂不是要抛弃利器!

届时,如何以赤手空拳回军战之!

若不丢盔弃甲,又如何能赚得夏侯惇中计!

昔日赵林攻交州时,有智将杨历使诈败之计诱骗谢旌中伏,当时杨历曾率军三战谢旌,每战折损数百精锐,方骗得谢旌中计。

如今关羽兵少,若无兵甲豪华配置,便要以士卒性命为引,不知死伤何其众矣。

博望坡,夏侯惇,敌军溃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