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治郡之要(2 / 3)

加入书签

货殖。

须辟道路,利舟楫,致商贾,畅有无。

须平物价,抑兼并,使市肆兴而商旅集,财税足而用度饶。

终在抚蛮夷。

须察其习性,顺其情理,设长吏以统之,施恩信以怀之。

须禁侵掠,止纷争,使边疆安而夷汉和。

凡此数端,经纬相济,刚柔并施,庶几郡治可兴,百姓可安康矣。”

说罢,附身笑问张飞曰:“不知三伯可有此能为?”

见张飞环眼滴溜溜一转,急忙上前,勾肩搭背,附耳道:

“三伯,你糊涂啊!你便说不会,叫大伯差一文官管理民生,三伯只管兵事,岂不美哉!

难不成三伯欲整日埋首于案牍之间,一坐便是一天?”

张飞闻言,忽然目不转睛的看着赵林,环眼中满是震惊之色,心道:

“这小子是有心眼,俺老张咋没想到这主意!”

遂道:“贤侄说的是!大哥,小弟愿镇守汉中,领兵事,请大哥另差一人治理郡县便是。”

刘备闻言,微微颔首,言道:“如此也可。柏轩可愿治政?”

却是刘备方才听得赵林侃侃而谈,将治理一郡之要说的头头是道,遂起了别样心思。

月前那大战,赵林浑身是血的模样犹在眼前。

联系到昔日入川之战,赵林也是险些丧命。

若问赵林在刘备心中位置。

是子,是侄,是臣,是友,是女婿,是备备的心头宝啊!

想想自长坂坡以来,这小子磕着碰着,都让刘备心疼的不行,旁人说赵林一句不好,当场就得怼回去,就是对亲儿子刘禅也没这般舐犊之情。

要不是他姓赵不姓刘,便是嗣子之位也当得。

如此心头宝,两次险些死在眼前,哪还舍得让他领兵?

想起诸葛亮、徐庶等人对赵林的评价,皆言:

“文可安邦,武可定国。虽其性懒散,稍加磨练,来日必为不世之才。”

方才又听得他对治理郡县极有见解,方方面面,这一块那一块说得是条理分明,显然是有治政之能。

遂起了让赵林弃武从文,辅佐张飞镇守汉中的心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