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想着你去了BJ的(1 / 3)

加入书签

雪后归程·京途

列车驶离鄄城地界时,窗外的雪景渐渐淡了,光秃秃的杨树枝桠在风里晃着,像极了邢成义此刻悬着的心。他把帆布包往怀里拢了拢,里面母亲烙的饼还带着余温,隔着布料贴在胸口,像母亲的手轻轻按着他的不安。手机在口袋里震了一下,他以为是王红梅的消息,慌忙掏出来看,却是黄师傅发来的短信:“到北京南站给我打电话,我在学校门口等你,活儿都给你安排妥了。”

邢成义盯着“活儿都妥了”四个字,嘴角忍不住往上扬。黄师傅是去年在工地认识的老厨子,河北人,一手粤菜做得地道,尤其擅长打理燕窝、鲍鱼、辽参这些贵价食材。去年冬天工地食堂翻新,黄师傅来帮忙掌勺,邢成义帮着打下手,递盘子、洗食材,手脚勤快又眼里有活,黄师傅看他实在,就多教了他几手——泡发燕窝要换几遍纯净水,挑细毛得用镊子尖轻轻夹;鲍鱼要刷净裙边的泥,煨汤时得加老鸡和火腿吊鲜;辽参泡发不能碰铁器,蒸的时候要盖纱布防水汽。那些日子,黄师傅一边颠勺一边念叨:“成义啊,光会搬砖不行,得学门手艺,饿不着。”

当时邢成义没太往心里去,只觉得能多学件事总是好的。没想到今年刚回bJ,黄师傅就主动联系他,说自己换了新地方,在中关村的地质大学里,给一个内部食堂帮忙,食堂主要服务学校的老师和研究员,还兼顾着接待外来的学术团队,缺个懂点食材处理的帮手,问他愿不愿意来。

“那食堂里都是男服务员,没那么多讲究,你踏实干活就行。”黄师傅在电话里说,“我跟管事的提了,说你会处理高端食材,他们正缺这样的人,工资比你在工地高,还管两顿饭。”

邢成义当时握着手机,激动得声音都有点颤:“黄师傅,谢谢您,我肯定好好干。”

此刻坐在列车上,他又想起黄师傅的话,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bJ这么大,去年在工地搬砖,每天累得倒头就睡,总觉得自己像粒被风吹来的沙子,没根没底。现在有黄师傅带着,还有份能学手艺的活儿,总算不用再瞎闯了。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又飘向窗外。田野渐渐变成了楼房,矮矮的平房换成了高高的居民楼,路边的广告牌越来越密,上面印着他看不懂的英文和花花绿绿的图案。bJ离鄄城越来越近,离王红梅也越来越远——不知道她现在到天津了吗?电子厂的宿舍怎么样?同学好不好相处?早上在车站没来得及多问,现在想发消息,又怕她在坐车不方便看手机。

邢成义掏出手机,点开和王红梅的聊天框,输入“到天津了吗”,想了想又删掉,改成“路上顺利吗”,犹豫了半天,还是没发出去。他怕自己太啰嗦,又怕打扰她。昨晚打电话时,王红梅说电子厂是同学介绍的,管吃管住,一个月能休四天,听着挺稳妥,可他还是放心不下。他想起王红梅拎着粉色行李箱的样子,那么小的箱子,装着她的换洗衣物和对外面世界的期待,也装着他没说出口的牵挂。

“小伙子,借过一下。”旁边的大叔要去洗手间,邢成义赶紧站起来让位置,坐下时不小心碰到了帆布包,里面的咸菜袋发出“沙沙”的响。他想起父亲早上骑摩托车送他时的背影,父亲的腰好像比去年更弯了点,鬓角的白头发也多了,却还在叮嘱他“在外别委屈自己,没钱了就说”。家里的日子不算富裕,母亲身体不好,常年要吃药,父亲一个人在家种着地,还得抽空去镇上打零工。去年他在金沙食府攒的钱,大部分都寄回了家,自己只留了点生活费。今年有了这份新工作,他想多攒点,一方面给家里减轻负担,另一方面,也为他和王红梅约定的饭馆多添点底气。

列车广播里传来报站声:“前方到站,北京南站,请下车的乘客提前收拾好行李,准备下车。”邢成义一下子坐直了,赶紧把手机揣进兜里,拎起帆布包,跟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