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年初一的磕头(1 / 4)
大年初一的天还没亮透,村里就飘起了零星的鞭炮声,“噼啪”几声脆响,把沉睡的村庄从年三十的余温里唤醒。墨蓝色的天空缀着几颗淡星,寒风裹着年的暖意扫过村道,家家户户的红灯笼还亮着,暖红的光映着门口的对联,把土路都染得添了几分喜色。
邢成义是被窗外的鞭炮声叫醒的,身边的王红梅还抱着汐汐睡得沉,汐汐的小脸蛋埋在红梅颈间,呼吸均匀。他轻手轻脚地穿好新做的深蓝粗布棉袄,套上棉裤,再蹬上千层底棉鞋,鞋底踩在冰凉的地面上,却不觉得冷——心里揣着拜年的热乎劲。刚走到堂屋,就见邢父已经生好了火,灶膛里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的热水冒着白汽,桌上摆着提前备好的红糖茶和花生。
“醒了?先喝碗红糖茶暖身子,等会儿玉东和建涛该过来了。”邢父抽着旱烟,烟袋杆指了指桌上的茶碗。邢成义端起茶碗,滚烫的茶水滑过喉咙,甜意混着暖意从胸口散开,他顺手抓了把花生揣进兜里,刚要说话,院门口就传来了荣玉东的大嗓门:“成义哥!叔!起床没?该去拜年喽!”
紧接着是史建涛的声音:“成义哥,快着点,李大爷家每年都去得早!”
邢成义赶紧应着“来了”,跑到院门口拉开门栓。荣玉东穿着件新的军绿色棉袄,戴着栽绒帽子,手里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给长辈带的糕点;史建涛则穿了件灰布棉袄,手里攥着几盒火柴,身后还跟着他的妹妹史建兰,小姑娘穿着花棉袄,扎着两个羊角辫,手里抱着个布包,里面是给长辈拜年后能收到的糖果。
“都来了,走,先去村西头的李大爷家,他是咱村辈分最高的,家里还有家谱呢。”邢父灭掉旱烟,把烟袋杆别在腰上,带头往院外走。邢成义紧随其后,荣玉东和史建涛兄妹俩跟在后面,几人的棉鞋踩在结了薄冰的土路上,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
村道上渐渐热闹起来,不时碰到其他结伴拜年的村民,都是晚辈陪着长辈,手里或多或少拎着年货,见面就笑着喊“过年好”,声音裹着寒气,却格外真诚。有几个半大的孩子拿着鞭炮跑过,手里的香头冒着火星,“点燃了!点燃了!”的欢呼声混着鞭炮的脆响,把年味炸得更浓了。
走到李大爷家院门口,就见院门虚掩着,里面已经传来了说话声。邢父走上前轻轻推开院门,院里的灯笼还亮着,堂屋的门敞开着,暖黄的灯光洒出来。“李大爷,给您拜年了!”邢父率先开口,声音洪亮。
屋里的人闻声都迎了出来,李大爷穿着件黑色的绸缎棉袄,戴着瓜皮帽,脸上的皱纹里都堆着笑,手里拄着拐杖,身后跟着他的儿子和孙子。“快进来!快进来!冻着了吧?”李大爷笑着招呼,往屋里让他们。
堂屋的正中央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供着香炉和水果,桌后墙上挂着一幅大大的家谱,泛黄的宣纸上用毛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名字,字迹工整,边角有些磨损,却被裱得整齐。家谱前点着两根红烛,火苗轻轻晃动,映得家谱上的名字都泛着暖光。李大爷的儿子搬来板凳,让邢父他们坐下,又端来红糖茶和瓜子,热情地递到每个人手里。
“按照规矩,给老祖宗磕个头,再给我这老头子磕一个。”李大爷指着家谱,语气里带着几分庄重。邢父点点头,率先走到家谱前,双腿并拢,膝盖一弯就跪在了地上铺着的蒲团上,双手扶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嘴里念叨着:“老祖宗,过年好,保佑咱村里平平安安,庄稼有好收成。”
磕完头,他又转向李大爷,同样磕了三个头:“李大爷,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李大爷笑着扶起他,从兜里掏出个红包塞给他:“给你个压岁钱,沾沾喜气。”邢父推辞了两下,还是接了过来,揣进棉袄兜里。
接着是邢成义、荣玉东和史建涛。三人排成一排,走到家谱前,齐齐跪下,动作麻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