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千古人镜诤臣魏征(1 / 2)

加入书签

【历史十大文臣第七名,千古人镜魏征!

“果然是魏征这老小子!”

唐太宗李世民捂脸叹息,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魏征,字玄成,唐朝初年着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以直言进谏、刚正不阿着称。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辅臣,对“贞观之治”

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天幕讲到我了?”

郑国公魏征颇感意外,自己怎么会上榜了呢?

论治国贡献不如房玄龄,论朝堂影响力不如长孙无忌,怎么是他上榜了?

“又是一个诤臣!”

秦始皇嬴政扬起眉毛,这后世王朝能够国祚绵长,难道是因为这些敢直言进谏的诤臣?

而自己的大秦二世而亡,是因为自己身边没有劝谏的忠臣?

“全是一帮谄媚之辈!”

秦始皇越想越觉得是因为这个可能,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魏征出身寒微,早年经历隋末乱世,曾效力于瓦岗军李密和太子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魏征,任命他为谏议大夫。

“唐太宗心胸开阔,能容人之量,在这点上,朕不如他!”

汉武帝刘彻看到这里,心生感慨。

李世民胆子真大,敌人的心腹,只要有才能,他也都敢用。

【魏征以敢于直谏闻名,一生向唐太宗进谏二百余次,内容涉及治国方略、民生、吏治、帝王修身等。

【经典谏言包括《谏太宗十思疏》,强调“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醒唐太宗慎终如始。

“哼!

朕身为千古一帝,还用得着他提醒与劝谏?”

“要不是看他忠心耿耿,没有拉帮结派同世家门阀同流合污,朕早就罢免他了!”

唐太宗李世民有些傲娇地说道,朕都这么完美了,还需要别人来挑毛病?

【魏征的谏言绝非温和劝诫,而是以近乎“冒犯”

的姿态直指帝王过失,其谏诤特点鲜明。

【玄武门之变后,面对李世民的质问“为何离间我兄弟”

,他直言:“若太子早听我言,岂有今日之祸?”

此言既坦荡又暗含锋芒,反令李世民折服?】

【唐太宗欲封禅泰山炫耀功绩,魏征以“国力未盈、民生未安”

力阻。

【唐太宗宠爱长孙皇后之女长乐公主,欲破格厚赐嫁妆,魏征以“不合礼制”

谏止,甚至搬出汉明帝嫁女典故,迫使太宗让步。

【他主持编修《隋书》时,刻意凸显隋炀帝刚愎拒谏之祸,实为警示唐太宗“勿重蹈覆辙”

史书笔锋,亦成谏言利器。

隋文帝杨坚看到这里,起身一脚踹在跪伏在地的杨广脑门上,怒不可遏地说道:“你这个孽畜!”

“朕倒是要看看,你以后都造了什么孽!”

趴在地上瑟瑟抖的杨广,在心中把天幕骂了八百遍。

天幕害我啊!

【魏征并非一味强硬,其谏术充满政治智慧。

【他常趁太宗心情愉悦时进言,如《谏太宗十思疏》写于贞观十一年盛世初显之际,以“居安思危”

敲响警钟,既切中时弊又不显苛责。

“可恨!

每当朕心情刚好的时候,魏征这老货就跳出败坏朕的心情!”

唐太宗李世民一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