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丹书铁券传承千年(1 / 3)

加入书签

【1126,金兵入侵中原,钱景臻之子钱忱奉母命携铁券南迁江南。

【1127年,南宋定都杭州,宋高宗赵构亲祭钱王祠,称赞钱镠“保境安民,功在东南”

【他命人将铁券从钱氏祠堂请出,公开展示三日,激抗金士气。

【陆游在《南唐书》中对比:“钱氏守铁券遗训纳土归宋,得享宗祀。

李煜负隅顽抗,终成亡虏。”

“咦?”

“这赵构一开始也是竟然也是主战派的?”

汉武帝刘彻看到这里都惊呆了,不可思议地说道。

他因为天幕的影响,之前对赵构印象很差,认为他就是软弱无能的废物。

结果现在他看到了什么?

赵构力主抗金?!

好家伙,后来他是怎么变成那个样子的?

不过,这陆游是怎么回事?

这意思是建议求和吗?

刘彻一时间迷糊了,赵构和陆游的性格怎么反转了?

【南宋末年,元军南下时,钱镠铁券在兵荒马乱中丢失。

【六十年后的元朝时期,一位渔夫在黄岩南泽库打鱼时意外捞起铁券,钱氏后人随即购回这件祖传宝物。

“这都可以?”

“我大宋都亡国了,钱家的丹书铁券却能失而复得!”

宋太祖赵匡胤张大了嘴巴,十分惊讶地说道。

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宋朝皇帝对钱氏铁券的处置,堪称柔性政治智慧的典范。

【承认其历史真实性,换取钱氏士族支持。

【但彻底剥离前朝特权,杜绝法统隐患。

【将“免死铁券”

重塑为“忠孝图腾”

,服务于新朝道德建设。

【而钱氏家族配合完成这场转化,使铁券从“政治护符”

蜕变为“文化资产”

,反倒令家族跨越朝代更迭延续千年。

【这一切,恰恰印证了钱镠家训的终极智慧:“弃虚名而守实德,去特权而存正道。”

“嗯,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钱氏家族能得到宋朝皇帝如此信赖,只要他们不造反,就能安然无恙地传承下去。”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这里,十分感慨地说道。

这不仅是与国同休了,甚至宋朝都灭亡了,人家却能传承到后世,为那个新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才是真正的政治智慧!

【1369年,也就是洪武二年,朱元璋为笼络功臣,仿唐代制度重铸铁券,赐予李善长、徐达等34位开国元勋。

【明朝铁券形如瓦片,分七等,镌刻功臣功绩与特权:“免其死罪,子孙袭爵。”

【但很快,明朝铁券的“免死”

承诺就迅沦为讽刺。

【李善长获免死两次,77岁被诛杀三族。

【蓝玉免死一次,遭“蓝玉案”

牵连灭族。

【“免死金牌却不救命”

,成为明代政治的黑色幽默。

“噗!”

“朱元璋这事做的不地道啊!”

隋文帝杨坚正在喝茶,看到这里直接把茶水喷了出来,摇头笑着说道。

他也杀功臣,当初帮助他篡位的开国功臣,被他杀了大半。

但是,他都是给对方安个“谋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