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褒贬分明赵光义(1 / 3)

加入书签

【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

【他的一生可以看作是从“继承者”

到“奠基者”

的复杂过程,其统治深刻地塑造了北宋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格局。

“什么?”

“竟然是他?”

宋太祖赵匡胤脸色微变,神情复杂地说道。

当年他因为天幕曝光出赵光义“烛影斧声”

、“驴车漂移”

、“绝命毒师”

等名梗,一怒之下亲手杀了对方。

如今想来,是有些冲动了。

赵光义虽然道德品质不行,但是能力还是很强的。

算了,先看看天幕怎么评价吧!

【赵光义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原名赵匡义。

【他出身于武将家庭,自幼聪颖,饱读诗书,同时也熟悉军政事务,与其兄的纯武将背景有所不同。

【960年,赵匡胤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赵光义是这次兵变的重要策划者和参与者之一,展现了其政治才能。

【北宋建立后,赵光义被任命为都开封府尹,封晋王,权力位在宰相之上。

【在长达16年的任期内,他广揽人才,构建了自己的权力班底,被称为“晋王集团”

,为其日后登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又是晋王!”

“历史上的晋王当皇帝的还不少啊!”

汉武帝刘彻一愣,十分惊讶地说道。

从西晋的司马炎、隋朝的杨广、唐朝的李治,再到北宋的赵匡胤。

而且这些人也算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皇帝了,也算是一个巧合。

【赵光义的继位是历史上最着名的悬案之一,主要有两种说法。

【“金匮之盟”

:官方说法。

【据称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母亲)临终前,鉴于五代政权更迭频繁的教训,要求赵匡胤将来传位给弟弟赵光义,以确保国有长君。

【此盟约藏于金匮之中,此说法为赵光义的继位提供了法理依据,但其真实性历来备受质疑。

【“斧声烛影”

:野史传闻。

【据记载,976年十月的一个雪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

【席间,宫人遥见烛光下赵光义时而离席避席,仿佛在推辞什么。

【又听见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大声说:“好做,好做!”

【当夜,赵匡胤暴毙。

赵光义随即在灵前即位。

【这个充满诡异色彩的故事,暗示赵光义可能弑兄夺位。

【无论真相如何,赵光义的继位过程充满了疑点,这对他后来的统治心态和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上太宗皇帝,没有几个是正常继位的啊!”

明成祖朱棣看到这里,感慨万千地说道。

不提那些南北朝和五代十六国那些不出名的太宗。

光是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再加上他朱棣,这三个就够说明问题了!

【979年,赵光义亲自率军出征,攻灭北汉,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达七十多年的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

【灭北汉后,他欲乘胜收复后晋时期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