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文人风骨颜真卿(1 / 3)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西安)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
】
【他以楷书和行书闻名于世,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
】
【其书法风格雄浑刚健、气势磅礴,开创了“颜体”
书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
“这个颜真卿被天幕提了好多次,书法应该很厉害!”
王羲之放下茶杯,看着天幕饶有兴趣地说道。
这应该是一位强劲的对手!
【颜真卿出身于琅琍颜氏家族,是孔子最赞赏的学生颜回的后代。
】
【其家族不仅以文学传家,更以儒学礼法和书法闻名。
】
【他三岁丧父,由母亲殷氏(同样出身书法世家)抚养成人,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刻苦学习。
】
【734年,颜真卿进士及第,踏入仕途,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
】
【他为人刚正,在地方巡查时,因平反冤狱、赈济灾民而受到百姓爱戴。
】
【后因不依附权相杨国忠,被排挤出朝廷,调任平原郡(山东德州)太守。
】
【在平原太守任上,他敏锐地察觉到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有反叛的迹象。
】
【为了不被怀疑,他表面上与文人雅士泛舟饮酒,吟诗作书,暗地里却加固城防,囤积粮草,招募壮丁。
】
“咦?”
“竟然是颜回的后代?”
天幕下,孔子明显一愣,很是惊讶。
颜回可能不是他最出色的弟子,但却是他最喜欢的弟子。
颜回身上那种良好的品质和态度,是孔子最为欣赏的。
没想到颜回的后代也上榜了,他得好好看看。
【755年,安史之乱爆时,河北诸郡纷纷陷落,只有平原郡坚守不倒。
】
【颜真卿被推举为勤王军的盟主,附近十七郡纷纷响应,合兵二十万,极大地牵制了叛军的力量。
】
【他的堂兄颜杲卿也在常山郡起兵,但不久后城破,颜杲卿、其子颜季明等三十余口亲属惨遭杀害,这场国难家仇对他打击巨大。
】
【乱世中,颜真卿历经肃宗、代宗两朝,辗转多地任职,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人称“颜鲁公”
。
】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不朽名篇《祭侄文稿》,全文悲愤交加,字字泣血,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是其忠义气节与深厚书艺的完美结合。
】
【颜真卿因性格刚直,在朝中屡次受到权臣如元载、卢杞等的排挤和陷害。
但他始终不改其志,敢于直谏。
】
【783年,军阀李希烈叛乱。
】
【宰相卢杞为铲除异己,故意建议派德高望重的颜真卿前去劝降。
】
【满朝皆知此为死路,颜真卿自己也明白,但为了国家,他毅然奉诏前往。
】
【在被李希烈囚禁的两年多里,颜真卿大义凛然,痛斥叛贼。
】
【李希烈用尽各种手段,包括堆起柴火威胁要烧死他,他都毫无惧色。
】
【最终,在785年8月日,77岁高龄的颜真卿被缢杀于蔡州(河南汝南龙兴寺)。
】
“为国尽忠,这才是文人风骨啊!”
唐太宗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十分感动地说道。
能有颜真卿这样的忠臣,是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