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台上露锋芒(2 / 3)
幅山水画的主人更惨,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
他怀里的紫檀木匣被手指掐出深深的印子,浑浊的眼睛里满是难以置信。
这画是他爷爷传下来的,说是明代中期周臣(唐伯父的老师)的真迹,在家里藏了五十多年,今天拿出来,就是为了给萧砚捧场的。
他很想去质问萧砚凭什么说自己的画是假的,但是想到这样的场合,想到萧砚的身份,他终究是忍了下来。
而且他很害怕萧砚把自己的画定性为赝品,说自己来砸场子的,事后找自己麻烦。
他用胳膊肘悄悄碰了碰戴承乾,声音发颤:“戴老……您看这……”
戴承乾略有不满,但还是压低声音安慰道:“慌什么?萧砚说了是无心之失,不会与你计较。”
话虽如此,但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满。
自己的朋友带来的竟是件赝品,肯定会影响他在萧砚心中的地位。
“两位藏友,稍安勿躁。”
萧砚的目光扫过台下,精准捕捉到那两张写满焦虑的脸,嘴角噙着一抹温和的笑意。
“古玩行里,‘打眼’是常事。我初学鉴宝时,也曾把民国仿品当成过清代官窑,栽过不少跟头。”
这话一出,台下顿时响起几声低笑,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可能你们也好奇为何我断定你们的藏品是赝品,现在我就现场告诉你们。”
萧砚拿起了那尊青铜鼎,开始举到聚光灯下,有模有样地分析起来。
他这样做,其实也是存了今天在众人面前露出手的想法,如果拍卖行没有拿得出手的鉴宝师,以后大家手里有古玩,也未必会找他。
就算是靠古朽凡等人撑面子也没有用,只有自己实力过硬,那些真正有宝贝的人,以后才会找自己。
“这件仿品,其实仿得很用心,你们看这籀文,笔画纤细如发丝,转折处圆润流畅,几乎复刻了战国时期秦国文字的特征。”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指尖在鼎底轻轻敲了敲。
“但春秋时期的青铜鼎,因冶金技术改进,铅含量普遍在2%以上,而商代器物的铅含量通常不足2%。这是考古学界公认的铁律,仿造者再高明,也改不了金属的本质。”
说着,他对台下招了招手:“张宽,让人把光谱仪抬上来。”
张宽早有准备,立刻指挥两个穿白大褂的技术员推着银灰色的X射线荧光光谱仪上台。
仪器的探头对准鼎底,屏幕上的数值飞速跳动,最后稳定在0.93%。
“大家看清楚了吗?”
萧砚指着屏幕,声音清晰有力,“不到1%的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