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非遗名家展绝活,萧砚讲鉴承古珍(1 / 3)

加入书签

    有人认出了萧砚,小声跟身边的人介绍。

    “那位就是聚砚阁的萧老板吧?前段时间他的拍卖行开业,我在外地没能去成,听说钰川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去了!”

    “呵呵,不巧我正好去了,萧小友的本领啊,让我等叹为观止!”

    ……

    大家就萧砚谈论了起来。

    萧砚听着这些讨论,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张局把他们领到主宾席坐下,又给他们介绍了身边的几位前辈。

    萧砚一一问好,态度谦逊,很快就赢得了几位老人的好感。

    李老握着萧砚的手,笑着说:“萧小友,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待会儿你上台讲鉴宝技巧的时候,可得多跟我们这些老头子分享分享,让我们也学学新东西。”

    “李老您太客气了,互相交流而已。”

    萧砚笑着回应,“我也想听听各位前辈对民间艺术的见解,正好补补自己的短板。”

    说话间,活动正式开始!

    主持人走上舞台,先是介绍了今天下午的活动流程。

    先是民间艺术展示,再是古玩鉴赏分享,最后还有互动环节,让观众现场提问,由专家解答。

    第一个上台分享的是一位姓陈的陶艺传承人,他带来了自己烧制的几件青瓷作品,放在展示台上。

    青瓷色泽温润,釉面光滑,上面刻着细腻的缠枝莲纹,引得台下观众纷纷赞叹。

    “咱们钰川的青瓷制作技艺,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从唐代就开始烧造,到宋代达到鼎盛。”

    陈师傅拿着话筒,语气里满是自豪,“这青瓷的关键在于‘釉色’,要想烧出‘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效果,火候、釉料配比都得精准,光是练‘控火’,我就练了整整十年。”

    他一边说,一边展示自己带来的工具:“这是拉坯用的转盘,得用脚蹬着转,力道要均匀;这是刻刀,最细的刀头比绣花针还细,刻花纹的时候得屏住呼吸,稍微一抖,整个作品就毁了。”

    萧砚看着台上的青瓷,眼神里满是赞叹。

    他虽然擅长鉴宝,但对陶艺制作了解不多,今天听陈师傅讲解,才知道一件看似简单的青瓷,背后竟然有这么多门道。

    他忍不住跟身边的许南乔小声说:“师姐,你看陈师傅的青瓷,釉面均匀,纹路流畅,要是让他去修复陶瓷类文物,肯定能做到修旧如旧,很多陶瓷文物修复,最难的就是匹配原有的釉色和纹路,这些手艺人的经验,比机器还靠谱。”

    许南乔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