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赏花宴会2(2 / 4)
p>可安排些精通河工之事的能人混入他的队伍,在关键时刻出谋划策,解决难题。
如此一来,他既能顺利完成勘河工的任务,又不会察觉到是我们所为。”
宁肃眼睛一亮,觉得此计可行。
“只是这精通河工之人,府中倒是没有。”
宁流纤笑道:“父亲,听闻工部侍郎家中有位幕僚,对河工之事颇有研究。
我们可以花些银子将他请来,再安排他混入谢裴煜的队伍。”
宁肃抚掌大笑:“吾女聪慧!
就依你所言去办。
此事我会暗中安排,切不可走漏风声。”
“女儿明白。”
“如今我老了,就操心你们俩的婚事,等你们都嫁出去了啊,我才放心。”
————
春闱在即,京城空气里,浮着墨香与槐花的味道,所有学子都在日以继夜,拼命复习。
新帝即位不久,下旨让华盖殿大学士及内阁辅何衍为主考官,并亲书“至公”
二字,圣旨末尾加十二字朱批——“若泄一题,若私一人,朕必不赦!”
新帝的所有雷霆手段大家有目共睹,包括丞相兰一臣新颁布的那些改革和政令,新帝和大臣商议之后将这些政策都颁布下去,并且令行禁止。
何衍捧旨当日,即入贡院“锁院。
按制,主考官须与十八房考官同处一院,封门扃钥,内外音问断绝;日用柴米菜蔬,皆由礼部主事启封检点,再经搜身后递入。
院内置大缸,日夜蓄水,以防走火,亦防有人自墙外掷入信物。
兰一臣协同主考官,一同入院。
风幽篁作为曾经的状元郎,也有幸作为考官之一,看着这里熟悉的一幕幕,颇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锁院第三日,第一批“说客”
便至。
来者竟是英国公府的二公子罗秉忠,他是当今皇后娘娘的弟弟,捧着一只描金匣,内盛和田羊脂玉镇纸一对、宋版《尚书》半部,外加英国公手书“请教”
二字。
门军挡驾,罗二公子执意入院,被何衍当面拒回。
何衍只淡淡一句:“贤郎若欲登第,可自向号舍里挣;若再近贡院一步,本阁部便奏闻锦衣卫。”
罗秉忠没想到他们这么不给面子,身为陛下的小舅子,一点情面也无,他面红耳赤,抱匣而去。
第四日夜里,雨丝如线。
忽有人扣后垣小窗,塞进一封蜡丸书,外加三百两银票。
何衍命开启水缸,将蜡丸并银票一并投入水中化尽,翌日清晨当众登记在册,直接呈送内府。
新帝览奏,只批四字:“已阅,可。”
第六日,礼部侍郎白铭远托词送卷条,亲至院门。
礼部尚书在官场算是老人了,何衍给他面子。
二人隔门对话——白铭远低声问:“何阁老,今科天下才俊,半在寒门,半在世家。
寒门可尽取乎?恐激清议。”
何衍拱手:“白大人所言,正某所忧。
然上意在‘至公’,某若稍示轻重,则负陛下,亦负平生所学。
寒素而才,取之何害?”
白铭远默然良久,长揖而去。
当日午后,他即上疏自劾“妄预文衡”
,请调外差,以避嫌疑。
锁院第十日,又生风波。
十八房考校之中,最年轻的翰林编修赵汝澄,和风幽篁是同科进士,夜巡号舍时,于瓦沟拾得一卷细纸,上抄“四书”
三道策题,与何衍所拟初稿竟不差数字。
赵编修面色惨白,急捧至公堂。
何衍阅毕,当即鸣鼓集众,面询诸房官。
众人皆言未曾泄题,亦未见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