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粗粮就是很好的养生食疗!(1 / 3)
说起粗粮,我可真是一肚子“苦水”要倒——当然,这苦水里如今品出的全是回甘。
曾几何时,我对粗粮是嗤之以鼻的。记忆里,那是奶奶和外婆那辈人才会紧抓不放的东西。小时候去奶奶家,那碗拉嗓子的高粱米饭,那盆灰扑扑的、带着一股土腥味的窝窝头,是我童年美食地图上的“黑暗料理”。我向往的是雪白的精米饭,松软的白面包,那种细腻、绵软的口感,才叫“现代生活”。
直到几年前,我的身体对我发起了“总攻”。长期的伏案工作,加上外卖和快餐的轮番轰炸,让我陷入了困境:便秘成了常态,脸上痘痘此起彼伏,整个人总觉得昏沉乏力,像一台生了锈的机器。一次体检,医生看着报告单,轻描淡写地说:“膳食纤维摄入严重不足,血糖有点临界,得多吃点粗粮。”
“粗粮?”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童年那些不愉快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但为了健康,我决定硬着头皮,和这位“老冤家”握手言和。
没想到,这一尝试,竟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如今,粗粮早已不是我饮食里的点缀,而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我的身体,也用最直接的方式——顺畅的消化、清透的皮肤和饱满的精神,回报了我的这次选择。
今天,我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你掏心窝子地聊聊这位曾被我们误解的“健康卫士”——粗粮。
一、我们嫌弃的“糙玩意儿”,曾是祖辈的“救命粮”
在展开聊之前,我们先得弄明白,到底什么是粗粮?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那些没经过精细加工,或者虽然加工了,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的胚乳、胚芽、麸皮等天然成分的谷物。
说白了,糙米、全麦、燕麦、小米、玉米、高粱、荞麦,以及各种豆类(红豆、绿豆、芸豆等)和杂豆,都属于粗粮的范畴。
这让我想起我奶奶说过的话:“我们那会儿,能吃上纯白米饭那是过年!平时啊,都是米里掺着豆子、薯干,有啥吃啥。”现在回头想想,那种看似贫瘠的饮食,恰恰暗合了最朴素的养生智慧。
我们如今奉为圭臬的“全谷物概念”,其实就是祖辈们日常的、不得已的生活。他们碗里的“杂”,阴差阳错地构成了营养的“全”。而我们追求“白、细、软”的精致生活,却在不知不觉中,把粮食中最精华的部分给抛弃了。
这就像一个寓言:我们奋力追求的光鲜外壳,往往包裹着内在的贫瘠;而我们轻易丢弃的粗糙外表之下,可能正蕴藏着最宝贵的财富。
二、厨房里的“粗粮明星”,个个身怀绝技
当我开始认真研究粗粮后,我发现我的厨房简直成了一个“养生明星俱乐部”。每一位成员,都身怀绝技,各有各的精彩。
1.糙米:沉默的“肠道清道夫”
这是我接触的第一位粗粮朋友,也是改变我最深的一位。
刚开始吃,我实在受不了它那股“硬倔”的脾气和粗糙的口感。后来我学会了方法:提前浸泡两小时以上,或者和白米按1:3的比例混着煮。慢慢地,我竟爱上了那种扎实、有嚼劲的米香。
它的功劳,我最清楚。以前,我的肠道像个运转不良的旧工厂,总是堵塞。坚持吃糙米后,它就像来了一位勤快的清洁工,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是因为糙米保留了米粒外层的麸皮,富含膳食纤维,它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让你“一通百通”。
可以说,我告别便秘的困扰,糙米是首功之臣。
2.燕麦:温柔体贴的“血糖卫士”
燕麦,尤其是需要煮的整粒燕麦或钢切燕麦,是我的早餐常客。
它不像糙米那么“硬气”,煮出来黏黏糯糯的,自带一股温柔的麦香。我喜欢用它搭配牛奶、坚果和一点水果,暖呼呼的一碗下肚,一个上午都能量满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