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粗粮就是很好的养生食疗!(2 / 3)

加入书签

它的绝技在于它富含的β-葡聚糖,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这东西一下肚,会变成胶状物,在胃肠道里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地延缓葡萄糖的吸收,让血糖不会像坐过山车一样骤升骤降。对于像我这样有时会感到“食困”(饭后昏昏欲睡)的人来说,它真是提神醒脑的宝贝。

3.小米:最暖心的“脾胃修复师”

在我脾胃最虚弱的那段时间,是小米粥拯救了我。

那时候,吃点硬的、油的就感觉不消化,腹胀难受。后来,我连续喝了一个星期的小米粥。熬出那层厚厚的“米油”,趁热喝下去,感觉一股暖流从喉咙一直熨帖到胃里,那种舒服,难以言喻。

中医说小米“和胃温中”,色黄入脾,是养胃气的上品。在我看来,它就像一个温柔的修复师,用它极致的温和与易消化,抚慰你疲惫不堪的脾胃。对于病后体虚、脾胃虚弱的人,或者消化能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小米是当之无愧的“代参汤”。

4.豆类家族:被低估的“营养宝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红豆、绿豆、芸豆、黑豆……这些豆子,以前在我眼里只是做甜品或糕点的配角。现在,它们是我家杂粮饭、杂粮粥里不可或缺的“黄金配角”。

千万别小看它们,它们个个都是“营养大户”。蛋白质含量高,富含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膳食纤维含量更是惊人。更重要的是,它们和谷物是“最佳搭档”。谷物中缺乏的赖氨酸,豆类含量丰富;豆类中不足的蛋氨酸,谷物又能补充。两者一起吃,实现了蛋白质的“强强联合”,营养价值堪比吃肉。

我特别喜欢在米饭里加一把红芸豆或者鹰嘴豆,煮好后豆子软糯,米饭喷香,口感和营养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三、我与粗粮的“相处之道”:从格格不入到水乳交融

我知道,很多人对粗粮望而却步,最大的障碍就是口感和“不好消化”的刻板印象。这和我当初一模一样。”的实操心得。

1.循序渐进,切忌“一步到位”

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条!如果你习惯了顿顿白米饭,千万不要明天就开始吃100%的糙米饭,那样你的肠胃一定会提出“严正抗议”。

我从“白米:糙米=3:1”开始,让肠胃慢慢适应。吃了两三周,没有不适,就调整到2:1,再到1:1。现在,我吃纯糙米饭或者杂豆饭已经完全没有问题,反而觉得白米饭太过软糯,不够“香”了。

2.巧用烹饪技巧,化“糙”为“柔”

粗粮之所以“粗”,一是纤维多,二是质地密,所以需要更多的水和更长的加热时间来让它变软。

·提前浸泡: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糙米、豆类等,至少浸泡2-4小时,最好能浸泡过夜。你会发现它们吸饱了水,体积膨大,这样再煮,就很容易软烂。

·善用电器:电压力锅是粗粮的“最佳伴侣”。以前用普通锅要煮一小时还不烂的杂豆粥,用压力锅20分钟就能变得软糯香甜。

·粗细搭配:这是口感和营养的双赢法则。

·煮饭:白米+糙米+小米;白米+燕麦米+红豆。

·煮粥:大米+藜麦+南瓜;小米+红薯+红枣。

·面点:在白面粉里掺入全麦粉、燕麦粉或者玉米粉,做出来的馒头、面包别有一番风味。

3.聆听身体的声音,找到自己的节奏

粗粮虽好,但并非人人、时时都适合大量吃。

·消化能力极弱的人:比如正处于急性胃肠炎期间,或者刚做完胃肠道手术的人,需要暂时避开粗纤维,给肠道休息的时间。

·贫血缺钙的人群:粗粮中的植酸和膳食纤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铁、钙等矿物质的吸收。这类人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