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海田小学在微咸的海风中苏醒。
薄雾尚未散尽,像一层被海水浸透的轻纱,温柔地笼罩着校园。咸湿的空气钻进鼻腔,带着昨夜潮汐留下的、鲜活的生命气息。远处传来几声海鸥悠长的鸣叫,穿透寂静,又被更近处海浪永恒的低语轻轻覆盖。几棵高大的凤凰木舒展开羽状的枝叶,在微凉的晨风里无声摇曳,筛下细碎跳动的光斑,落在湿漉漉的水泥地上,也落在那些小小的、忙碌的身影上。
包干区里,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挥动着大扫把,认真地清扫落叶。竹枝扫帚划过地面,发出“沙—沙—”的韵律,是清晨校园里最朴素的背景音。偶尔有孩子追逐着被风吹跑的纸片,清脆的笑声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小石子,漾开一圈圈活泼的涟漪。
教学楼的轮廓在晨曦中逐渐清晰。紧闭了一夜的窗户被一扇扇推开,如同睁开的惺忪睡眼。很快,琅琅的书声便从那些敞开的窗户里流淌出来,汇聚成一片生机勃勃的声浪。稚嫩的童音,或清脆或略显沙哑,参差不齐却又充满力量,诵读着古老的诗文篇章,在潮湿的晨风里碰撞、交融,充满了整个空间。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声音是校园的脉搏,是它一天生命的起点。
六一班教室门口,黄诗娴静静地站着。她今天穿着一件浅蓝色的棉质连衣裙,裙摆随着晨风微微拂动,清爽得如同海面初升的朝霞。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走进教室巡视,只是倚在门框边,目光柔和地望向教室深处。
几十颗小脑袋随着诵读的节奏轻轻晃动,专注的小脸上带着晨起特有的红晕。阳光穿过窗户,斜斜地打在课桌上,照亮了摊开的课本,照亮了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