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于永斌的热情与盘算(2 / 3)

加入书签

!”

“好!”老金点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于总办事果然爽快!不过,这土方……”他话锋一转,目光炯炯地看着于永斌,“工程预算紧,这取土的费用……”

于永斌哈哈一笑,显得成竹在胸:“金队长,这个我懂!规矩我明白。你们这是搞国家建设,帮村里平整土地,把那些荒着的土台子取走,要么整出平地来好种庄稼,要么干脆挖深点蓄水养鱼,都是好事!有一个靠大水沟近的土台子,我正在琢磨着要不要完成鱼塘,也算跟村里搞点福利。我们村里只会象征性收点钱,如果是我们在其它方面搞点合作,土方还可以免费!”他顿了顿,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不过,有一样,得提前跟您二位打个招呼,也请队里到时候要多留点心。”

“哦?你说。”老金和江春生都提起了精神。

“这几个土台子,还有北岗那片地,”于永斌的神色变得有些神秘,手指下意识地敲了敲沙发背,“离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纪南城遗址,直线距离也就十来里地。村里老辈人传下来,说这些土台子底下,埋的是春秋战国那会儿楚国人的坟。前几年,松江市博物馆派过人来,拿着长铲子搞勘查,东挖挖西探探,打了好多孔,折腾了几天。最后结论说底下埋的只是些平民百姓的小墓,没什么考古价值,也没啥值钱的陪葬品。这事儿后来就不了了之了。”他喝了口水,看着老金和江春生,“咱们工程取土,肯定是大开大挖。万一真把这些千年的老坟给刨出来了,说不定……真能挖出点古人用的瓶瓶罐罐、铜钱宝剑啥的宝贝呢!”他眼中闪过一丝市侩的光芒,但随即又正色道,“当然,真要有东西,那得按规定办,得交给国家!这点觉悟我们都要有,不能犯错误。——同时,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怕万一挖出来,现场人多手杂,或者有些不懂事的村民想顺手牵羊,惹出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到时候,还得请工程队的同志们多盯着点,及时上报。”

老金和江春生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了然和慎重。这倒是个意外情况,的确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于总提醒得对!”老金郑重地点点头,“文物保护是大事!真要有发现,我们肯定第一时间上报文物部门,按规矩来。现场管理我们也会加强,杜绝偷拿哄抢。这点你放心。”他随即站起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于总,方便的话,这就带我们去现场看看?”

“方便!就等您这句话!”于永斌立刻起身,抄起桌上的面包车钥匙,豪爽地一挥手,“坐我的车去!快,还舒服点!”

三人下了楼。于永斌熟练地拉开那辆银灰色面包车的侧滑门,车子虽然半旧,但擦得很干净。招于永斌招呼老金和江春生二人上车。车里有股淡淡的汽油味和新皮革混合的气息。车子启动,突突地冒着青烟。

于永斌驾驶着面包车驶出种子公司的门前场地,拐上207国道,向北行驶了一段后。拐上了一条向东的地头堤梗岔路。路况果然变差,从柏油路变成了两米多宽坑洼不平的碎石土路,面包车颠簸起来。

三月末的江汉平原腹地,冬寒已彻底褪尽。车窗摇下大半,带着浓烈生命气息的暖风扑面而来。碎石土路两侧是成片的麦田,新抽的麦苗绿得鲜亮逼人,像一块巨大的、柔软的绿色绒毯铺向天际线。更远处,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点缀其间,如同绿毯上洒落的碎金,在阳光下流淌着耀眼的光泽,浓郁的甜香随风一阵阵涌入车内。田埂边,沟渠旁的豌豆开着淡紫色的小花,蒲公英举着毛茸茸的小伞,荠菜也抽出了细碎的白花,春意已浓得化不开。

车子开了大约三百多米,拐过一个围着一圈刚发出叶芽杨柳树的鱼塘,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前方地势隆起,形成一片连绵的土丘岗地,高出周围的麦田两三米。岗地上植被稀疏,主要是些低矮的灌木和杂草,裸露着大片大片的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