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实地考察估价值(1 / 3)
刚走出巷子口,就看到于永斌的面包车从环城北路上转弯驶了进来,停在了他们面前。
“于老哥!”江春生和朱文沁拉开车门上了车。
车上只有于永斌一个人。
“怎么样?准点吧!”于永斌一边熟练地调头,一边笑着问道。
“准点,谁都知道,你于老哥太靠谱了。”江春生笑道。
于永斌打趣道:“那必须的。老弟,你和弟妹一起去,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啊。”
朱文沁红着脸说:“于大哥,我就是跟着去长长见识。”
面包车朝着环城南路的方向驶去。路上,江春生将昨晚从万志朋那里了解到的情况,以及自己的一些初步想法,详细地跟于永斌说了一遍。
于永斌专注地听着,不时点点头,还提出一些问题。
十来分钟后,面包车便停在了城关镇罐头厂的大门口。正如于永斌所说,这厂子所在的位置确实不错。大门临着还算宽阔的环城北路,道路两边密密麻麻都是各种店铺,杂货铺、小吃店、理发店……生意看起来都还不错。店铺后面,大多是密集的居民区,也能看到几家规模不大的街办小厂的招牌。罐头厂在这一片,光是看临路的一排门面房的宽度和围墙圈起来的范围,就算是最大的一家单位了。
厂门关着,只留了旁边一扇小门,门卫室里坐着一位看门的老师傅,正戴着老花镜看报纸。
江春生从提包里拿出照相机挂在脖子上,走到门卫室窗口满脸笑容地打招呼:“老师傅,您好!我们是万志朋万厂长的朋友,跟他约好了,今天过来到厂里拍几张照片,烦您行个方便。”
他语气诚恳,又抬出了副厂长的名头,看门老师傅打量了他们三人几眼,见于永斌开着车,同行的还有一个漂亮的朱文沁,一看就是正经人,便也没多为难,挥了挥手:“哦,万厂长的朋友啊,进去吧进去吧。里面没人,你们自己看,注意安全,别动里面的东西就行。”
“哎,好的,谢谢您了!”江春生连忙道谢。
于永斌走上前,掏出一根香烟递给了老师傅。
三人顺利地走进了罐头厂区。
一进大门,首先穿过的是一排临街的平房,江春生记得,这都是厂里的自用门市部,现在的卷帘门全都关着。
走过这排平房,整个厂区便展现在眼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栋比普通平房高出大半截的砖混结构大车间,红砖外墙不少地方已经斑驳脱落,高大的窗户上,玻璃也残缺不全。除此之外,还有一栋看起来应该是仓库的建筑,一栋约有十间办公室的二层小楼,以及一栋独立的职工食堂。
在仓库和办公室之间,有一片相当开阔的水泥场地,估摸着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场地中间,孤零零地支着一对锈迹斑斑、木板残破不堪的篮球架,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有过的业余生活。
食堂前面,生长着一棵异常粗壮高大的银杏树,树干需成人才能合抱,枝叶繁茂,郁郁葱葱,一看就有不少年头了,是这厂区里唯一显得最有生机的景物。而在场地边缘,办公室门前,则稀疏地种着四五棵间距不等的冬青树,长得不算茂盛,给人一种孤零零、缺乏打理的感觉。
“这厂子……还真是有点破败啊。”于永斌环顾四周,忍不住感慨道,“你看这水泥地面。破损了这么多,也不修修。前几年全国上下都搞‘五讲四美三热爱’,提倡环境美,看来这个厂就没有认真的响应,花的钱好好美化一下。”
江春生没有说话,而是站在原地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对眼前的厂容厂貌,破旧的车间外墙、空旷的场地、残破的篮球架、那棵巨大的银杏树以及孤零零的冬青树,从不同角度“咔嚓”、“咔嚓”地按动着快门,三百六十度的拍了一圈。他想要尽可能真实地记录下厂区的现状。
朱文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