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实地考察估价值(3 / 3)
盛并且色香味俱全。朱一智坐在主位,李玉茹正端着最后一碗米饭从厨房走出来,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朱文沁乖巧地摆放着碗筷,而江春生则帮忙递着汤勺。
“好了好了,开饭了!”徐彩珠笑着招呼,夹了一筷子黑鱼片放进江春生碗里“春生,别客气,尝尝阿姨今天炒的黑鱼片怎么样?”
“谢谢阿姨,我一看就好吃。”江春生连忙道谢,语气真诚。
一家四口,一人一方,围坐在方桌旁,开始了愉快的晚餐。气氛融洽,话题从天气、工作渐渐聊开。朱文沁看着气氛正好,悄悄给江春生递了个眼色,然后状似随意地开口问道:“爸,您认识城关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的人吗?最好是能说得上话的领导。”
朱一智正准备夹菜的手微微一顿,抬起看向女儿,带着一丝探究:“嗯?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有什么事吗?”他了解自己的女儿,不会无缘无故打听一个平日没什么交集的部门。
朱文沁放下筷子,简单直接地说道:“是这么回事。城关镇有家罐头厂,亏损好几年了,现在镇里准备把厂子卖掉。春哥觉得这是个机会,想让他一个朋友买下来。我们就想先了解一下情况。”
“哦?”朱一智的目光转向江春生,带着长辈的审视和关切,“春生,你哪个朋友?是做什么的?”他对于女儿和江春生想打听的事情,心里并不排斥,但也希望年轻人做事能稳妥些。
江春生坐直了身子,恭敬地回答:“叔叔,我那个朋友就是在治江承包了铸造厂的李大鹏。”他语气平稳,尽量让自己的话显得可靠。
“李大鹏……”朱一智沉吟着,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朱文沁经常在他面前提起治江铸造厂,提起江春生在那里如何如何,他自然知道江春生和这个李大鹏关系不一般。“这个李大鹏,有实力接手一个厂子?”他进一步问道,这关乎到事情的可行性。
“李大哥很有魄力,也很有能力。治江铸造厂在他手里效益很好。”江春生肯定地说,他对李大鹏充满信心。
朱一智点了点头,夹了一筷子青菜,慢慢咀嚼着,似乎在思考。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道:“我们规划局和城关镇工作上的交集并不多,平时各管一摊。和镇里的顾书记倒是有过几面之缘,开会时碰到过,点头之交,关系并不深。”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些为难,“这种事,直接去问,显得有些唐突。镇里卖厂子,涉及到资产、人员安置,敏感得很,不好直接开口打听啊。”
他看了看女儿,又看了看江春生,最终还是补充了一句:“这样吧,改天若是有合适的机会,我帮你问问他们党政办的高主任。党政办消息灵通,他应该知道一些具体情况。但也只能是侧面了解,不能抱太大希望。”
江春生听到这里,心里有些着急,他需要的是更直接、更有效的信息渠道。他忍不住插话道:“叔叔,其实也不用了解太多内幕,主要是想知道镇里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卖这个厂,具体找哪个部门、哪位领导谈就行了。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也好自己去接触。”
朱一智看了江春生一眼,明白年轻人的急切,但他久在体制内,深知有些事欲速则不达。他微微颔首:“嗯,我明白你的意思。等等机会吧。”
这个话题暂时告一段落,饭桌上的气氛依旧温馨,江春生对于从朱文沁父亲这里找到可靠的关系,他并没有抱什么希望,毕竟隔行如隔山。
晚饭后,朱文沁和江春生帮助李玉茹收拾完碗筷,她看了坐在客厅看电视新闻联播的父亲朱一智一眼,给江春生使了个眼色,轻声说:“春哥,去我房间,我有点东西给你看。”说罢,拉着他往自己的房间走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