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o章 入城大典(1 / 2)

加入书签

建安五年四月十五日,晨曦初露,辽宁新城已是万人空巷。

这座刚刚落成的雄城披红挂彩,城门楼上高悬"

汉"

字大旗与"

平州"

旌旗,在春风中猎猎作响。

从寅时开始,城内十五万百姓便扶老携幼涌上街头,争相抢占观礼的最佳位置。

商贩们早早收起了摊位,孩童们骑在父亲肩头,就连年迈的老者也拄着拐杖站在道旁——所有人都期盼着见证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盛典。

辰时三刻,随着九声号角响彻云霄,入城大典正式开启。

吴权身着玄色冕服,在典韦率领的虎贲卫护卫下登上正阳门城楼。

阳光下,他腰间那柄镔铁长枪泛着冷冽的寒光,与城头新铸的铜钟交相辉映。

"

拜——"

礼官悠长的唱喏声中,城外文武百官齐行大礼。

三通鼓响,声震四野。

管宁手持玉圭,率先登上插着"

平州主簿"

旌旗的青铜轺车。

这位当世大儒今日特意换上了崭新的绛色官服,车驾经过处,百姓纷纷作揖行礼。

紧随其后的荀彧与邴原并驾齐驱,两位谋士的牛车上各悬竹简画卷,象征着平州文治之盛。

最引人注目的是辽东学院的队伍。

蔡邕乘坐的牛车上堆满了竹简,两侧学子齐声吟诵《诗经》中的《大明》篇。

当车队行至城门时,白苍苍的蔡邕突然命停车驾,亲自将一卷新编的《辽东志》献于道旁老者——这个刻意安排的环节,完美诠释了"

俯甘为孺子牛"

的治学精神。

巳时二刻,真正的重头戏拉开帷幕。

随着最后一名文官登上城楼,城外突然响起震天动地的战鼓声。

备武军五千精锐在贾诩率领下率先亮相,这些百战老卒清一色着玄甲、持长戟,每行进百步便以戟顿地,出令人胆寒的金铁交鸣。

"

汉军威武!

平州威武!

"

的呐喊声如惊雷般炸响,城头观礼的羌胡商贾无不色变。

忽然间,大地开始震颤。

太史慈率领的黑虎铁骑如乌云压境般涌来。

阳光下,三千具山文铠反射出令人目眩的寒光,马槊的钢刃组成一片死亡森林。

当这支当年让董卓都闻风丧胆的西凉铁骑行至城下时,太史慈突然勒马人立,手中方天画戟直指苍穹,三千铁骑同时亮刃,雪亮的刀光仿佛要将天空劈裂。

"

看!

那是我们乌桓的儿郎!

"

人群中突然爆出欢呼。

苏仆延率领的鹰扬轻骑以独特的雁形阵掠过城前,这些归化胡兵身着改良过的皮甲,既保留了草原民族的灵动,又融入了汉军的纪律性。

最令人称奇的是,队伍中竟有数十名乌桓少女组成的弓骑队,她们背上的硬弩装着特制的响箭,齐射时出悦耳的鸣镝声。

午时将至,重头戏才真正开始。

当管亥率领的飞熊军方阵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整座城池都沸腾了。

这支完全由辽东子弟组成的铁军,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每一脚落地都激起漫天尘土。

前排的巨盾兵突然分开,露出后方三排寒光闪闪的斩马刀——这是马钧根据吴权图纸特制的神兵,专克骑兵。

"

犯我强汉,必将诛之!

"

当这句呐喊响彻云霄时,观礼台上年过六旬的卢植突然老泪纵横。

老人颤抖着指向军阵中那面残破的"

汉"

字旗——那是当年他在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