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斜谷之战(2 / 4)
先占据要地,便可遏制其攻势。”
这时,坐在末席的一位年轻将领站起身来。
他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面容俊朗,眼神锐利,正是北汉小将姜维。
“将军,末将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白善打量着这个年轻人。
姜维虽年纪轻轻,但已在多次战役中展现出过人的胆识和谋略,很受司马懿的赏识。
“但说无妨。”
姜维向前一步,声音清亮而坚定:“末将以为,可命一骁将领三万精兵扼守斜谷要道。
斜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在此处布防,足以阻挡诸葛亮主力。”
他顿了顿,见白善没有打断的意思,便继续说道:“与此同时,将军可亲率主力,联合南阳的征南将军张绣和军师郭嘉,合击上庸关。
若上庸关攻破,则汉中南部与荆州南阳郡道路打通,我军的粮草和兵援就会多出一份保障。”
帐中顿时安静下来。
几位老将面面相觑,有人轻轻点头,有人摇头叹息。
这个计划太大胆了,大胆到近乎冒险。
白善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出沉闷的声响。
他的内心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姜维的计划确实有可取之处,但风险也不小。
分兵之后,西城的守军将只剩下三万人,万一斜谷失守,或者上庸关久攻不下
“军师以为如何?”
他把问题抛给了司马懿。
司马懿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姜维此计,正合我意。
斜谷乃咽喉要道,若被诸葛亮抢占,西城将腹背受敌。
反之,若我军控制斜谷,便可牵制蜀军主力,为上庸关之战争取时间。”
他走向悬挂在帐中的地图,用羽扇指向斜谷的位置:“此地山势险峻,道路狭窄,大军难以展开。
只需三万精兵,便足以抵挡十万之众。”
“可是,”
拓跋力微再次质疑,“谁又能保证三万兵马就一定能守住斜谷?若是守不住,岂不是白白折损兵力?”
司马懿微微一笑:“正因为如此,我愿亲自领兵,与姜维将军同守斜谷,正面硬抗诸葛亮的大军。”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就连一直保持镇定的白善也不禁动容:“军师要亲自去?”
“正是。”
司马懿的语气依然平静,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决然,“斜谷之重要,关乎全局。
若派寻常将领前去,恐难当此重任。
我虽不才,但愿以性命担保,必不让诸葛亮越过斜谷半步。”
帐中陷入一片沉默。
烛火噼啪作响,映照在每个人神色各异的脸上。
白善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关键时刻,必须做出决断。
“姜维,”
他转向年轻的将领,“若让你辅佐军师守斜谷,你需要多少兵马?”
姜维毫不犹豫地回答:“三万精兵足矣!
多则无用,少则不足。
末将愿立军令状,斜谷在,末将在;斜谷失,末将亡!”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让在座的将领们无不为之动容。
就连之前质疑的虬髯将领,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白善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既然如此,我意已决。
分兵三万给军师和姜维,扼守斜谷。
老将王方和从军主簿太史亨率三万人马镇守西城。
我亲自与阎行、拓跋力微率领三万兵马,南下攻打上庸关,与张绣、郭嘉会师。”
他走到司马懿和姜维面前,郑重地说道:“斜谷就拜托二位了。”
司马懿深深一揖:“必不辱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