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屯兵斜谷(1 / 2)
公元二百二十年的夏天,来得格外酷烈。
秦岭,这条横亘于天地之间的巨大苍龙,用它连绵起伏的山峦和深不见底的沟壑,将蜀汉的汉中与北汉的凉州、司州粗暴地撕裂开来。
往日里,它是沉默的,唯有山风呼啸,林涛怒吼。
但在这个盛夏,它的寂静被彻底打破了。
战鼓的声音,仿佛从大地深处传来,闷雷般滚过群山,惊飞了栖息的鸟雀。
刀剑碰撞的锐响,士兵操练的呐喊,以及那无数双军靴踏过山道扬起的尘土,都在宣告着一场大战的复苏。
沉寂了月余的汉中之战,如同一条蛰伏的巨蟒,在短暂的休憩后,再次昂起了它狰狞的头颅。
群山是阻碍,而那些蜿蜒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的狭窄小道——陈仓道、斜谷道、褒斜道、子午道……便成了连接两个世界的脆弱脐带,也成了双方军队互相争夺、彼此攻击的命脉。
每一条小道,都可能成为通向胜利的捷径,也可能成为万劫不复的陷阱。
在这错综复杂的棋局上,位于街亭与西城之间的斜谷道,骤然成为了焦点。
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着十万余大军,如同一股铁流,意图从此处奔涌而出,直捣北汉腹心。
而在狭长的谷道另一端,北汉的军师司马懿,则像一块沉默而坚硬的礁石,立誓要挡住这滔天巨浪。
斜谷,注定要成为两位顶尖智者角力的沙盘,成为十数万将士血肉相搏的熔炉。
斜谷道的北端出口,北汉军营寨依山傍水,连绵数里。
中军大帐内,司马懿正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
地图上,斜谷道被用朱笔细细勾勒,其间的每一处山隘,每一段险路,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眼神沉静如水,看不出丝毫大战将至的波澜。
但若仔细观察,便能现他眼底深处那缕挥之不去的凝重。
“伯约,”
司马懿的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我军已抢先一步,占据斜谷有利地形。
然诸葛亮用兵,向来讲究正奇相合,不可不防。”
站在他身侧的,正是年轻的小将姜维。
他一身戎装,英气勃勃,眼神锐利如鹰隼。
听到司马懿的话,他立刻拱手回应:“军师所言极是。
斜谷道虽险,但并非只有一条路。
诸葛亮若遣偏师绕行山间小径,袭扰我军侧翼,亦不可不察。”
司马懿微微颔,对姜维的敏锐表示赞许。
他伸出手指,点在地图上斜谷道一侧的上方谷区域。
“诸葛亮意在战,我军则反其道而行之,必要将其拖入持久之局。
欲要久守,粮草为重中之重。”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已命人从司州经西城,昼夜不停,转运粮草。
所有粮秣,尽数囤积于此处——上方谷。”
姜维顺着司马懿的手指看去,上方谷位于斜谷道侧后方,地势较高,且有水源,易守难攻,确是囤积粮草的理想之地。
“军师高见!”
姜维由衷赞道,“将粮草置于上方谷,既安全,离前线又近,可保我军无后顾之忧。
只是……转运路途遥远,耗费颇大,西城王方将军处的压力……”
司马懿轻轻吐出一口气:“此乃不得已而为之。
王老将军深知此战关系全局,必会竭力保障粮道畅通。
唯有粮草充足,我们才能在这斜谷,与诸葛亮长久地对峙下去。”
他的目光再次回到地图上的斜谷道,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光是囤积粮草,尚不足以阻敌。
诸葛亮用兵如神,善于寻找防线破绽。
传令下去,征集民夫,调派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