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约攻上庸(1 / 3)

加入书签

荆州南阳郡的郡治宛城,气氛与千里之外的西城一样凝重,只是多了几分江南水汽的濡湿与闷热。

征南将军张绣行辕,烛火摇曳。

张绣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手中摩挲着一封刚刚送达的密信。

信是来自汉中的征西将军白善,字迹潦草,带着军情火急的仓促。

他反复看了两遍,才将信纸递给身旁那位一直闭目养神的青衫文士。

“奉孝,你看吧。”

张绣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白善那边,情况不太妙啊。”

军师郭嘉缓缓睁开眼,那双总是带着几分慵懒和洞彻世事的眸子里,此刻映着跳动的烛火。

他接过书信,并不急于阅读,而是先轻轻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他的脸色在灯光下显得有些苍白,但精神却异常集中。

他细细读着信上的每一个字,仿佛要从中榨取出所有的信息。

良久,他将信纸轻轻放在案几上,没有说话,只是又将眼睛微微阖上,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

书房里一片寂静,只剩下烛芯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张绣没有催促,他知道这是郭嘉思考时的习惯。

这位被陛下倚为臂膀的顶尖谋士,看似疏懒,实则心细如,每每能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找到那条最有利的路径。

他耐着性子等待着,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悬挂在侧面墙壁上的巨幅荆州地图。

汉水如带,城池如星,上庸、襄阳、朝阳……这些地名此刻仿佛都带着千钧重量。

“白善将军的意图很明确,”

郭嘉终于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他分兵斜谷阻诸葛亮,自率主力攻上庸,同时向我们求援。

若上庸关破,汉中与南阳郡的道路打通,于整个汉中之战,确是大大有利。”

张绣身体前倾:“那奉孝的意思是,我们应当即刻兵,北上与白善会攻上庸?”

郭嘉却缓缓摇了摇头,他站起身,步履轻缓地走到那幅地图前,伸手指点着:“将军请看,白善将军看到了汉中之利,但我们身在南阳,却不能不虑及荆州之危。”

他的手指从“上庸”

的位置向下移动,落在了“襄阳”

上,最终又点在了“朝阳”

“东吴陆逊,新败于酉阳,退守朝阳。”

郭嘉的指尖在“朝阳”

上轻轻画着圈,“此人虽暂退,但绝非庸碌之辈。

他麾下水陆兵马,实力未损。

此刻他借道朝阳,意欲与我联合,共图襄阳。”

“是啊,我们已经答应陆逊出兵协助攻打襄阳”

张绣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如今,兵力已经展开,若撤兵北攻上庸,岂不让吴人耻笑?”

张绣沉默了。

荆州局势如同一盘复杂的棋局,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他既不能对汉中的求援置之不理,也不能忽视近在咫尺的东吴威胁和襄阳的战略价值。

“进退两难啊……”

张绣长长叹了口气,感觉肩上的担子沉重无比,“奉孝,莫非你有两全之策?”

郭嘉的嘴角微微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他走回座位,重新坐下,语气恢复了之前的从容:“两全或许难以做到,但权衡利弊,择其重者而为之,尚有可能。”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道:

“汉中战事,关键点在于斜谷。

只要司马懿与姜维能守住斜谷,挡住诸葛亮主力,白善将军的三万兵马攻打只有刘封驻守的上庸关,即便没有我们全力支援,也并非没有胜算。

刘封虽勇,然性情刚愎,并非无懈可击。

白善将军麾下阎行、王方皆万人敌,足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